“我,至今扎根在浏阳农村!”[转] 讲述人:薛党生,男,60岁,1968年11月从株洲二中下乡,现住浏阳沿溪镇金桔村小元组。 (原载《株洲晚报》2008年12月4日头版)
XImageTransform.Microsoft.Alpha(opacity=100); DISPLAY: none; TOP: 28460px; LEFT: 584px; opacity: 1" id=aimg_6225_menu class=t_attach initialized="true" ctrlkey="aimg_6225" mtype="menu" layer="1" cover="0" fade="false" cache="1">下载 (53.44 KB)
2011-1-18 14:35 照片系 踏遍青山 摄于 2008-12-13日,地点是浏阳沿溪金桔村薛家门口
转《株洲晚报》2008年12月4日报道原文如下:
“我,至今扎根在浏阳农村!”
讲述人:薛党生,男,58岁,现住浏阳沿溪镇金桔村小元组。
(原载《株洲晚报》2008年12月4日头版)
自1968年11月28日和数千知青一起下乡后,我至今仍生活在浏阳农村。也许,我是惟一没有回城的株洲知青。
当时,我下放的地方是浏阳大光公社包湾大队排上生产队(现已改名),我们都做好了扎根农村的准备。但后来,和我一起下乡的同学都陆续招工回城。我是铁路子弟,虽然也填了几次招工表,但因父亲是国民党党员,每次政审均无法过关。
最后,我那个知青点只剩下我一个人了,当时绝望的心情可想而知!那个时候,相邻大队的一个农家姑娘,对我照顾有加,特别是她的鼓励,重新燃起了我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慢慢的,我们产生了感情。1975年12月,我和她结婚了。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央落实知青政策,我本可以重新回到株洲,但妻子在我落难之时,义无反顾地嫁给了我,我岂能弃她于不顾?最终,我自愿放弃了回城的机会。当然,在那个特殊的时段,我也曾矛盾过——那时不回,意味着我从一个城里人变成了正宗的农民。毕竟在那时,城里人的身份还是极具诱惑力的。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夫妻关系一直特好。现在,儿子和儿媳在长沙工作,每月收入7千元,在长沙购买了2套商品房,还在乡下建了一套房子。当地的村民,也从心底里接受了我。
2002年,我被选举为村主任。今年3月,我成了村支书。在村上任职期间,我大力招商引资,并全力争取资金,实现全村通水泥路的目标。我们村上有盛产金桔的特点,在村委会组织下,村里成立了金桔专业合作社,村民和村委会收入逐年提高,生活日益富裕。我也因此连续当选为浏阳市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对这句话,我从当初的顶礼膜拜,到几年后的怀疑,否定,到现在,我又坚信了。因为现在中央对农村的扶持日益加大,各种政策实行倾斜。只要找到了致富的路径,农村,确实是大有可为的!
火热的青春已离我远去,但回望过去,我幸福,我无悔!
记者:·徐 滔·联系电话:13975386601;0733-8814356;QQ:524306508
电子邮箱:6556611@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