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顺便说一下,李哥是江永老知青,就是早几年峭壁松曾报道过的以开“飞燕馄饨店”维持生计的李如同,他后来从“餐饮业”“转行”“娱乐业”,在沿江风光带辟一领地、专门服务于爱歌的草根百姓,也换取些生活费,在此要感谢李哥负重百斤不嫌路远的辛劳.......
——引自落霞姐楼上的发言
能怪我一见李哥就觉得面善,看来看去就是想不起在哪里见过,后来竟然觉得是在银幕上,觉得像戏剧大师严顺开(李哥见谅,那严顺开没有李哥好看),落霞姐这样一说我想起了,原来三年前就见过李哥。李哥好!谢谢你为我们付出的辛苦和提供的绝好的音响,正如三年前你和大李哥给我们煮的鲜美的馄饨。
引用易山2007 7 17的发言《尝味林飞燕》
早想去林飞燕拜望两位李兄,同时尝尝笔架兄所推介的味美比得上“双燕”但口感又不如“双燕”肥腻的“飞燕”馄饨。
儿子回家了,听我讲起我新近加入的知青家园,讲起湖知网,讲起“六一”的狂欢,讲起斗哥、落霞姐,讲起林飞燕……儿子非常为我高兴,说是能找到一起缅怀青春的人是一大幸事,妈妈这样生活儿子才放心呢。
儿子花了一整晚看完了我的所有帖子,说了一句我受用的不得了的话“妈妈,你一点也没老,你不会老”。儿子到底是自己生的, 今天一早起就对我说:“妈妈,我们去林飞燕吧。”
可能是对“太平街与坡子街交叉”映像太深,所以总在寻那已不太显眼的太平街,所以总也找不到。坡子街快走完了,却还没见着这“燕”的影子。这时从路的左边岔道里出来一个人,我一见到他就高兴起来:林飞燕!我到底找到你了。这就是李姐发布在网上的照片起了作用,我也算运气不错,还没拜庙,就先见了主持了,这人就是林飞燕老板之一小李哥(之所以这样叫,是因为他是二李中较小的一位)。
大李哥一看我兴奋不已的样子,也笑了问:“是上哒网才晓得的拜?”儿子忙喊李伯伯,在他看来,知青这潭水还深不可测呢,这些他母亲视为兄长的前辈,还真的颇有传奇色彩呢。大李哥对我们母子好热情的,我问那位李哥是去买菜么。他说是的。我问这店里还做盒饭么,他说做一点,少,主要是馄饨和面。说话时进来两位客人,都是吃面的。听我和大李哥扯谈的内容马上就插了进来,原来他们也都是老知青,一个下到浏阳,九年。一个下到岳阳,七年。
我问李哥到这里来的知青多啵,李哥说没有百分之九十也有百分之八十,吃是一个原因,到这里来会友,来扯谈是主要原因。我懂了。我记得下放时,我管过一段时间点上的伙食费,每个月须到公社信用社去取一次钱。有一回,出纳有事去了,我等了一下午,领到钱时天都快黑了。天完全黑下时我还只走了一小半路。虽说女孩子里我算胆大的,但揣着这么些钱走夜路还是有些心慌。何况为了快点我走的还是一条小路。我走到一条长长的渡槽一端时停了下来,到底不敢往前迈步了。往回走要到公路上须走一段山路,这时我还真的犯起难来。我一边犹豫,一边朝有灯光的农舍走去。我来到屋前的禾坪上时,我的心跳由于惊喜而快了起来:晒衣杆上挂着一个筒袋,他们家一定住着知青!这种袋子几乎是那个年代知青的一个标志。我的判断没错,这家的确住着知青,但是男的。但在我却有一种有了亲人的感觉,心里的怖惧也消释了许多。这位知青马上找来了两位女知青一起送我回知青点。我记得我当时还是打的赤脚,这位老兄把他的回力鞋给我穿的。我们走渡槽时还故意讲鬼故事,一路嘻嘻哈哈,现在想起那笑声还如在耳边。
欧仁·鲍迪埃还是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一个有觉悟的工人,无论他走到哪里,都可以凭《国际歌》熟悉的旋律,为自己找到朋友和同志。
其实哪里的月光不照人?哪里的馄饨不馋人?只是赏月人心境不同,吃馄饨者情愫各异罢了。林飞燕,就因为这知青的情结而让无数上过山,下过乡,流过泪,出过血,死过又活过来的,被命运抛洒在穷乡僻壤的人们对它趋之若骛,有什么办法呢?往事入骨啊!
到小李哥买菜回来,我们已经吃完馄饨了,大李哥不肯收我的钱,我也执意不肯他找给我钱,推推搡搡,拉拉扯扯,了半天才达成他收我5快钱,找给我5快钱的协议,这个场面我在李姐的帖子了见到了一次。但重演在我身上还是很热乎我的心,老话说“亲兄弟,明算帐”,两位李哥,咱们这些亲兄弟还是明算帐吧,这才打得久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