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苦尽甘来——拜年勾起的回忆——新年第一电(end)

 

 

知青朋友拜年勾起的回忆——新年第一电(end)

朱君返回大兴安岭,立即向领导反映了自己家中,双亲中唯一的母亲去世,上海家中只剩下两个未成家的弟妹,自己的老婆和孩子还在宁波的困境,和要想返城自己在上海又没有关系可找,没有后门可走的具体情况。
当地领导很表同情。在征得朱君确实愿意返城的意见后,出公函与上海方联系,阐明了当地组织支持他返城的立场。

朱君非常感谢组织对他的帮助,一方面他仍跟以前一样认真工作。按照北大荒人的说法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但你在做和尚的期间就得把这天的钟撞响撞好”。

对此恐怕会有人怀疑,都等待调转了,还能安心工作吗?答案是不容置疑!

在知青返城期间,我负责一所学校工作。我支持知青返城,并为他们提供尽可能的帮助。我的付出有所回报。

这回报不是别的,而是每个知青老师都踏踏实实的站完最后一班岗。不少知青甚至手把手的帮助指导新配上的教师进入角色适应教学。虽然教师大换班,但学校的教学秩序可以说几乎不受影响。

朱君本来就工作踏实,更不可能放弃工作为等待而等待。

等了一段时间后,上海的公函来了。读者可能会认为这下妥了,但真这样吗?

只见上海返回的函件说,上海接受返城知青的工作已告结束,明确表示拒绝接受。
为什么不接受?公安局不给落户口啊!公安局不给落户口,街道能接受你返城啊?这是共和国的规定,谁也不能违反!

朱君已经错过了返回上海的机会!命运怎么这么会作弄人啊!

经过两地双方多次协商,不能返回上海已成定局。但上海方建议改变朱君返城的地点。

原来共和国卡死的是直辖市上海(不知北京、天津是否也这样),一般城市没有卡死。共和国还作出了其他城市可以接收上海知青的规定。
上海方面把这个“内参”提供给大兴安岭。朱君立即表示愿意落户到宁波。

故不期然,经组织和宁波方面联系,宁波回函同意调档。

经过一番周折,朱君的档案调到宁波。
朱君在档案中的身份是党员、干部,组织鉴定的结论也非常之好。宁波方立即表示同意接受。
朱君这才高高兴兴的准备行装。
很有一部分知青返城时什么东西也不要了,拍拍屁股就走。朱君可没有那样。他尤其舍不得我亲手为他制作的那一张四仙桌和一口五斗橱。这可是当时在上海也少有的新颖家具。
好在当地对他的返城真够支持的,批给他一些木料做包装板。他把家具用毯子、被子包上后,再钉上外包装,弄得结结实实的,通过铁路托运到到宁波。反正运费也由调出的单位支付。

朱君到宁波后被安排到一个街道。这里不承认北大荒提拔的干部,只承认国家职工身份。但由于朱君有那张党票在身,和一般职工相比,多了一点闪闪的金光。于是被安排到街道企业工作。
从此,走完了他艰难而又不无幸运的十余年知青的历程。

后记:

朱君到甬后一家小三口团聚其乐也融融。
由于朱君工作踏实肯干,为人正派,处事随和,颇得街道领导重视,逐渐提拔他做管理工作。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这街道企业扩展成城隍庙集团,而后又发展成上市公司。朱君任集团公司书记兼董事长。
这三分看似他自己拼搏出来的天下,我想背后肯定有对他没有丝毫帮助的老岳父的影子在那作用。试想什么都看档案讲社会关系的政府机构,能不知道本市的副市长是他的泰山。
前些年,他们两夫妻到绍兴来拜访我,我去宁波回访,他们住在宽绰的住房内,40多岁的王女已离开铁饭碗的岗位在家当起全职太太,我为他们做的两件家具,还放在那里,一尘不沾,整洁如新,他们虽然已搬过几次家,都舍不得把它扔下。

以后浙江大红鹰联合了城隍庙,朱君负责管理人事。
三年前在朱君和73年推荐上大学,现在浙江省总工会工作的陆君的牵头、组织下,沪杭甬绍四地50来名荒友在杭州西湖边聚会,数我年龄最长,尊我坐了首席。大家畅谈既往,不无感慨。而畅游西子湖,又是聚会的一个项目,大家尽兴而归。
前两年,宁波知青朱、王等组团来绍兴游玩,我和老伴去稽山公园迎接他们。王女见了老贺就热情拥抱,见了我老伴叫李姨*还递红包。干嘛递红包,想是谢媒人吧。我们可没有替他们作媒。要说多少起点玉成作用,还有点靠谱。
现在,朱君、王女的小姑娘就已经婚配,小夫妻恩恩爱爱。

他在这兔年初一的拜年电话中,不无兴奋地告诉我,小姑娘已有了自己17个月大的会叫外公的小姑娘了。女婿经营着一家外贸公司,收入可观。小两口男的开沃尔沃,女的开奔驰,换下丰田让“外公”开。小姑娘坐月子时请了两个专职保姆,再加上老妈三人一起侍候。
朱君又换了房子,入住宁波最高档的住宅小区。新房的面积更大,设施更先进。
老两口感情基础牢固,爱情之火,如日中天。男人有钱就变坏之说,在他家没有市场。

现在,他们住着偌大的房子,每天打扫卫生都够受的。
但是王女干家务活特别勤快,每天打扫卫生擦桌抹凳的倒不失为锻炼身体的一种保健方式。
苦尽甘来,朱父朱母要能看到这一切,该会多么高兴啊!(全文完)

注:
王女这一称姨,我们的备份就乱套了!好在北大荒人,这种乱套的称呼常有,也就见怪不怪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