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沁园春 知青 依韵毛泽东《沁园春》雪
fficeffice" />
千万知青,哄到山村,(1) 领袖号召。望天南塞北,鼓声震震,车中船外,泪水滔滔。天地虽宽,作为不见。一代学生日月熬。凭斗胆,有庆林上奏,(2) 惠民哭嚎。(3)
英明邓老三条,(4) 顶阻力、终结下放潮。(5) 叹年华已去, 功名未立, 青春不在, 职业无挑。 利益边缘, 生活谷底。 纵有萧云福信捎,(6) 难转矣。 改知青窘状, 还看锦涛。
老金作于11年元月18日
注解(1)文革大乱,经济濒崩,百业俱停。学生一茬又一茬的自然“毕业”而无业可就。为免社会动荡,所以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说那里可以大有作为。实际是无为可作。十余年间,有近四千万知青下放到农村。这在人类的迁徙史上也是罕见的。
(2)1973年,福建的李庆林老师有两个孩子下放在农村,衣食无保,苦不堪言。在“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吟”(给主席信中的原文,在当时高压的政治氛围中,他可谓胆大包天阿)的情况之下,向毛主席发出了求救信。阅毕,知青的惨状使主席落泪了,回信道:“寄上300元,廖补无米之吹,全国此类事甚多,,,,,”从当年起每位知青每月有了5元的补贴,窘境有所缓解。也惠及了笔者,再次感激李老师。
(3)上海知青丁慧民,是知青大返城的策划和领导者。他当时是云南西双版纳橄榄农场的知情,从上海知青徐玲先之死的悲愤中“闹”起,到全农场大罢工,以及绝食卧轨,再到率团进京上访,最后终于赢得了中央的同情。在此之前,中央派了知青办的副部长鲁民到云南调解,当他看到知青的生存状况后,突变了调解的使命,在大会上流着眼泪激动地向知青们表态:“我就是不当部长了,也要向中央如实反映情况和你们的要求”,底下三万多知青闻此一齐跪下,对天痛哭。事后鲁民向中央打了八个小时的长途电话,,,,,。
(4)对知青运动的现状,邓小平评价道:中央花了三百亿,却迎来了学生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不满意的“三条“不满意。
(5)邓小平当时是副总理,上有“安既定方针办的”华国锋主席。但他还是冲破了阻力,从此(1979年1月)结束了知青的下放运动。
(6)湖南知青萧云,在农村待了十四年,返城工作后,拿十几元的学员工资,感觉太不合理:“我们为国家分忧,而国家却不承认我们的奉献”。趁中央清理冤家错案之际,冒着坐牢的风险(已给孩子和丈夫做了几套衣服),给胡耀邦总书记写了封信。胡书记很快批复:农龄算工龄。此信被知青界传为“福音信”。又惠及了笔者,再次感谢萧大姐。
(原载《中国知青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