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黄埔后裔】★《黄埔军校红色记忆:我军缔造者毛泽东参与创建》【知青公共频道】

黄埔军校红色记忆:我军缔造者毛泽东参与创建

黄埔军校

  追寻黄埔军校留下的红色记忆

  闻名中外的黄埔军校,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我军建军史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黄埔军校不仅为我军预先培养了大批优秀军事、政治干部,更为重要的是,我党在黄埔迈开了开展军事工作、掌握军队、从事武装斗争的第一步,走开这一步,才有后来的三大起义,才有人民军队的诞生、土地革命的展开,等等。这是紧扣中国革命主题的一步,也是关系我军勃兴发展的一步。

在纪念建军80周年之际,记者来到珠江之畔的黄埔遗址,追思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追寻黄埔军校留给我们的红色记忆……

  黄埔军校如同一块“磁石”,吸引着包括众多共产党人在内的热血青年、有识之士,齐聚在革命的旗帜下

  初夏的珠江,一泾汪洋,水云连天。轮渡缓缓开动,从东郊码头驶向广州东南方向的黄埔区长洲岛。83年前的6月16日,孙中山先生就是沿着这条航道,乘坐“江固”号军舰登上长洲岛,宣布这所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创办的“陆军军官学校”正式开学。

  上得长洲岛,在军校路的尽头,记者一行久久驻足于那座欧陆式门楼前。尖顶之下,“陆军军官学校”六个大字在斑驳的木匾校牌上依然清晰。几十年过去了,这座军校曾数易其名,惟有因地而名的通称——“黄埔军校”四字,在今日中国依旧妇孺皆知;而这座著名的门楼,也成为大多数中国人记忆中的永恒景致。

  初次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国共产党,对于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早在黄埔军校酝酿和筹备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已介入其间。1921年,中国共产党促成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与孙中山在桂林会谈,建议创办革命军官学校。1923年,中国共产党帮助“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以俄为师,学习创办军校的经验。1924年,中国共产党帮助黄埔军校筹委会招收学生;张申府、茅延桢、金佛庄、周恩来等许多中共党员相继来到黄埔军校担任教职员,成为踏足黄埔的首批红色教官。

  在国家动荡、民族衰微、民生凋敝的年代,黄埔军校仿佛一块磁石,吸引着全国各地胸怀大志的革命青年。黄埔军校建校之初,中共中央即发出通告,指示各地党组织“迅速多送”符合条件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以及革命青年报考黄埔军校。在国共合作的旗帜下,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抱着挽救国家危亡的理想奔向黄埔。据专家考证,在黄埔前6期工作、学习过的中共党员有近千人,对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各项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当时,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党员人数并不多。短短两三年,有近千名中共党员云集于黄埔,说明中国共产党已经开始思索军事问题,重视军事工作。这是一个不寻常的起点。

毛泽东曾为黄埔军校上海考区的主考官

  史海寻踪①

  毛泽东曾为黄埔军校上海考区的主考官

  1924年4月28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录取考试放榜,正取学员350名,其中的第一名为湖南籍考生、后来被称作“黄埔奇才”的共产党员蒋先云。而蒋先云报考黄埔军校的介绍人,正是毛泽东。

   蒋先云填写的调查表,其中写明他是由毛泽东等介绍投考黄埔军校的国民党“一大”结束后,毛泽东就不遗余力地投入到黄埔军校的初创工作中,与恽代英一起秘密负责上海考区的招生工作。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黄埔军校的创建,亦有着我军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一份特殊功劳。

  史海寻踪②

  黄埔一期生中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至少有60多人

  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的第一个党组织,是在中共广东区委军事委员会书记、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领导下的黄埔直属支部。发展党员,壮大组织,是中共黄埔直属支部的重要任务。据《周士第回忆录》等可靠史料记载和专家辨认,共有60多人在进入军校以后被吸收为中共党员,占黄埔一期生的十分之一以上。在他们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徐向前、周士第、左权、蔡升熙等人的名字。

  黄埔军校如同一张“草图”,其中的精彩之笔,为我党日后独立领导武装力量、创建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

  穿过大门,迎面就是黄埔军校旧址的核心建筑——校本部。这是一座岭南风格的祠堂式砖木楼房,青砖素瓦,雕窗坡顶,三路四进,回廊相通。楼房上下二层,但举架甚高,廊道宽阔,骑着战马可从楼下穿堂而过,故又称“走马楼”。当年,黄埔军校的各大部门、课室和宿舍均设在这个院落里。

  走马楼西侧首层第一进的门牌上,写着“政治部”三个大字。创建之初,黄埔军校效法苏俄,设立了政治部,但机构和制度都不健全。自从1924年11月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第3任政治部主任以后,政治部机构逐步得以健全,政治工作制度逐渐得以完善,政治工作焕发出勃勃生机。

  政治工作,是黄埔军校与一切旧军事学校的分水岭。继周恩来之后,熊雄等多位共产党人先后主持政治部工作,萧楚女、恽代英、聂荣臻等共产党人先后来到军校任政治教官。周恩来任职期间主持制定的《政治部服务细则》、《本校政治部政治指导员条例》等规章制度得到了推广落实,包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苏俄研究、社会主义运动、军队中政治工作在内的20多门政治课目陆续走进了学员课堂。

  黄埔军校蓬勃开展的政治工作,将强烈的政治信念化为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锻造出一批为政治理想而战的军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黄埔军校以俄为师,首次建立了党代表制度,在革命军中全面推广,从军到连,各级都设立了党代表,不少共产党员被安排到重要岗位上。后来,毛泽东在总结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作经验时说:“那时军队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这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靠了这种制度使军队一新其面目。1927年的红军以至今日的八路军,是继承了这种制度而加以发展的。”而这种制度在中国的实行正是从黄埔军校开始的,它为后来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和军校的政治教育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此外,黄埔军校还有着学科与术科急用先学、注重实战锤炼,以及严格军纪军法、注重军民关系等军事教育特点,形成的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军事教育方针,不

  仅铸就了黄埔军人格外出众的军政素质,更成为治军治学的光辉典范,对以后革命军队和军校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中国共产党创建红军后,即借鉴黄埔军校的经验,创办了教导队和一些随营学校,毛泽东更是明确提出向黄埔学习,把抗日红军大学办成共产党的“红埔”。

谢支持!qq:1045480100 【知青公共频道 黄埔后裔】1.3亿人气 http://zgxyfc.56.com

【黄埔后裔】★《黄埔军校红色记忆:我军缔造者毛泽东参与创建》【知青公共频道】

时年26岁的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史海寻踪③

  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首倡“黄埔特别讲演”

  周恩来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后推出多项政治教育创举,首倡“特别讲演”即是其中之一。

  当时黄埔军校每逢周二、周五晚上七时起,被称为大花厅的礼堂里总是人头攒动、座无虚席。那个时代的诸多风云人物,纷纷被政治部请来为黄埔师生做“特别讲演”,比如:彭湃讲广东农民运动,何香凝讲廖仲恺革命事略,鲁迅讲文学与革命之关系,毛泽东、刘少奇、张太雷、邓中夏、苏兆征、吴玉章等,也在这里留下他们的身影,他们的思想、主张在这里得到传播。

  史海寻踪④

  活跃在黄埔军校的“洋教官”群体

  黄埔早期,苏联派来大批军事教官,其中有名可查的40余人,分布在政治、炮兵、步兵、工兵、军需、交通、通讯等各个教学岗位上。这些教官如加伦、蔡尔帕诺夫等,大都身经百战,战功卓著,有的指挥过大兵团作战,有的从事军事教育多年。他们不仅为黄埔师生带来了苏联红军的优良传统,同时还带来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思想、最新式的军事技能。

  黄埔军校如同一个“摇篮”,为我军孕育培养了一大批将帅之才,直接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走势

  走马楼与围墙之间,有两棵巨大的古榕树,垂条交柯,盘根错节。粗壮的树身上,累累弹痕清晰可辨,当年被炸断的枝桠,留下永难抚平的伤疤。无论时局如何动荡,无论炮火如何摧残,它们从来都在坚忍中默默担当。

  然而,黄埔的革命师生从来没有沉默!两次东征、北伐战争、三大起义……黄埔军校的共产党员们唱着豪迈的军歌,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

  1925年2月和7月的两次东征,黄埔军校校军作为主力之一参战。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随军出征,首次将政治工作施之于战时,并证明了其巨大的威力,而共产党员正是战时政治工作的主力军。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北伐军中,在中国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以黄埔军校共产党员为骨干的部队表现尤为突出,成为北伐的先锋和精锐。

  中国革命的战场上,首次出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身影。他们的出色表现,为赢得各个战役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这批经过严格训练、经受战火洗礼的黄埔军校共产党人,积累了丰富的军事斗争和政治工作经验。

  幻想军事独裁和怀有个人野心的蒋介石,逐渐走向了反革命的一面,从黄埔校园内发生的“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一直到“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宣告失败。中国共产党人在血与火的教训中,毅然决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斗争。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大批黄埔出身的共产党员参加了起义。他们中有担任前敌委员会书记的周恩来、委员恽代英,第十一军党代表聂荣臻,第二十五师师长周士第,第二十军政治部主任兼第三师师长周逸群,第二十四师党代表蔡升熙,以及毛泽覃、陈奇涵、李逸民、许光达,等等。在同年发动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武装斗争活动中,同样有大批黄埔军校共产党人浴血疆场。他们为我党创建人民军队、武装夺取政权立下了不朽功勋,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开展武装革命斗争的骨干力量。他们当中,有一大批日后成为安邦治国、雄才大略的将帅,直接影响着中国现代史的走势。

 

第四军独立团武昌烈士墓


  史海寻踪⑤

  第四军独立团烈士墓上的碑文蕴义深刻,耐人寻味

  北伐战争的开路先锋———叶挺独立团,以一当十,屡立奇功,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仅武昌攻城之役,就阵亡191人,坐落在武昌洪山之麓的独立团烈士墓上,镌刻着这样的碑文:先烈之血!主义之花!无产阶级的牺牲者!诸烈士的血铸成了铁军的荣誉!此碑立于1926年攻克武昌城后,是一件历史遗物,碑文为何人所撰,已无从考证,但是其中“无产阶级的牺牲者”一语却别有深意,表明叶挺独立团实际上是我党掌握和影响下的一支部队。

据统计,独立团中的共产党员有100多人,其中大部来自黄埔军校。经过北伐战争战火的洗礼,他们日后大都成长为我军的早期将领、中坚力量。

  史海寻踪⑥

  黄埔一期生卢德铭的不幸牺牲令毛泽东痛惜不已

  1927年9月,黄埔一期生、曾在叶挺独立团担任连长的共产党员卢德铭,率部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并任起义部队总指挥。起义受挫后,在文家市召开前委会议上,卢德铭坚决支持毛泽东放弃攻打长沙、移师罗霄山脉中段地区的主张,对于会议统一思想,起了重要作用。我军从此迈出了“走向农村”的第一步。然而不幸的是,部队在向井冈山地区转移途中,遭遇国民党军队的伏击,年仅22岁的卢德铭英勇牺牲。英才早逝,令毛泽东痛惜不已,连声疾呼:“还我卢德铭!”

  黄埔军校如同一条“纽带”,以师生同窗为名,以民族大义为重,促进着爱国统一战线的形成

  黄埔军校原先的校舍,在抗日战争中被毁坏殆尽,荡然无存。如今人们看到的建筑,是20世纪末在原地基的位置上按原貌重新修建的。在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记者来到走马楼中路最后一进的天井,看到了最西侧的一排黄色地砖——这是楼内惟一保存至今的原建筑部件。地砖已显得十分古旧,裂纹纵横,青苔斑驳,明显有别于一旁复制的新砖。遥想当年,无数后来成为国共两党重要人物的黄埔师生曾在这些地砖上比肩同行,脚印迭重。在复原的军校自习室和学员宿舍,记者不难体会当年黄埔同学们白日对面苦读、共研主义,晚上抵足而眠、卧谈国是的深情厚谊。

  抗日战争狼烟乍起,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在民族大义的旗帜下,当年的黄埔同学重又并肩作战,在抗日战争史上共同书写了荡气回肠的壮丽篇章。淞沪会战、平型关战斗、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几乎每一场重大战役战斗,都可以看到国共两党的黄埔师生捐弃前嫌,驰骋疆场的英姿。他们不畏艰险,英勇作战,尽显黄埔军魂,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不朽战功。时任八路军副参谋长的黄埔一期生左权为抗击敌寇,血洒太行山上,成为抗日战争中黄埔人的杰出代表。

  解放战争时期,昔日土地革命时期曾经出现的景象又一次重现:在一些最为关键的战场上,双方的统帅往往就是黄埔军校的同学。然而,双方的强弱之势逐渐发生了逆转,正义之师逐渐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蒋介石麾下的陈诚、胡宗南、郑洞国、范汉杰、杜聿明、黄维等一大批黄埔名将,最终难以逃脱一败涂地的结局,而将他们掀落马下,很多正是他们当年黄埔军校的同窗。在此期间,也有不少黄埔出身的国民党将领投向光明,在同窗的帮助下,选择了新的人生道路。

谢支持!qq:1045480100 【知青公共频道 黄埔后裔】1.3亿人气 http://zgxyfc.56.com

TOP

【黄埔后裔】★《黄埔军校红色记忆:我军缔造者毛泽东参与创建》【知青公共频道】

黄埔一期生左权在抗日战争时期


  史海寻踪⑦

  国共两党的黄埔师生在抗日烽火中再次携手

  “西安事变”爆发后,为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尽快形成,1936年12月29日,红军将领徐向前、陈赓、左权、曾希圣等黄埔同学发出《致国民革命军黄埔同学书》,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延安黄埔同学会亦在他们的倡导下于1941年成立。

  史海寻踪⑧

  解放战争中黄埔同窗的特殊重逢

  解放战争中,一些黄埔军校的同窗再次交手。

1946年,胡宗南对晋南大规模进攻,其对手就是当年的老同学陈赓。胡宗南用11个师与陈赓4个旅交战,结果却是一败再败。陈赓每逢捉住敌军将领,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是陈赓,和你们胡长官是黄埔同期。”

  1948年陈赓率部参加淮海战役,参与围歼黄维兵团。是役,杜聿明、黄维等国民党将领终于等到了与昔日老同学重逢的机会,不过他们做梦都想不到的是,重逢的地点竟然会是在解放军的战俘营里……

  并非结束语

  走出黄埔军校旧址大门,对面十米外相隔就是珠江。清风徐来,撩开江面的沉沉雾霭,也慢慢拨散了历史的烟云。数十年间,一代代黄埔师生曾经一起闻鸡起舞,也曾一度反目成仇;曾经一度并肩作战,也曾屡屡剑拔弩张。在历史的浪涌中,他们合而又分,分而复合。时代潮流,浩浩荡荡,重叙同学之情、战友之情、骨肉之情如今成为黄埔人的心声;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包括黄埔同学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黄埔军校如同一条特殊的精神纽带,将中国人联系在一起。发扬“爱国革命、团结合作”的黄埔精神,在今天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统一是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幸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凡是爱国的中国人,都应该为祖国的统一而努力奋斗!”黄埔军校创始人孙中山先生的话语如黄钟大吕,至今仍仿佛响彻在军校的礼堂里,回荡在神州上空、海峡两岸。

  (本版顾问:军事科学院陈宇,广东省委党校曾庆榴;本版图片:由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提供)

1955年,徐向前、聂荣臻(前排站立者)等参加将帅授衔仪式。

  附录

  黄埔军校走出的共和国将帅

  元帅(5人):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林彪

  大将(3人):陈赓、罗瑞卿、许光达

  上将(8人):张宗逊、周士第、郭天民、杨至诚、陈奇涵、陈伯钧、宋时轮、陈明仁

  中将(9人):阎揆要、唐天际、谭希林、郭化若、王诤、倪志亮、彭明治、常乾坤、曾泽生

  1955授衔的少将(8人):曹广化、洪水、袁也烈、廖运周、李逸民、周文在、方之中、张开荆

  此外,还有1955年未授予军衔或授衔以前已经牺牲的我党军职以上黄埔师生53人:

  周恩来、熊雄、鲁易、恽代英、雷经天、徐成章、杨林、胡公冕、李之龙、李汉藩、许继慎、黄敖、董朗、彭干臣、蔡升熙、唐澍、冯达飞、孙德清、刘畴西、左权、宣侠父、袁仲贤、周逸群、熊受暄、肖人鹄、吴光浩、朱云卿、段德昌、李天柱、伍中豪、何昆、李鸣珂、刘志丹、曾中生、王世英、袁国平、李运昌、赵尚志、潘中汝、陶铸、黄公略、李青云、项英、李富春、王良、李超时、徐彦刚、邓萍、刘型、张友清、程子华、夏曦(此外,张国焘也曾在黄埔任教)。

谢支持!qq:1045480100 【知青公共频道 黄埔后裔】1.3亿人气 http://zgxyfc.56.com

TOP

谢支持!qq:1045480100 【知青公共频道 黄埔后裔】1.3亿人气 http://zgxyfc.56.com

TOP

谢谢友情周末提供这么多的资料,你辛苦了!
越是泥泞的道路,越能留下深深的足迹。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