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盯上了朝鲜,那么大清的龙兴之地东北就有点危险了。大清朝廷老佛爷和李鸿章并非一点戒备之心都没有,为了加强东北边防,1884年5月,李鸿章调吴长庆率庆字营中三个营回国,驻防奉天金州,就是现在大连一带。庆字营其余三营仍然驻汉城,朝廷命记名提督吴兆有代理统领,并且直接统帅一营;袁世凯总理庆字营和朝鲜国王的亲军营两营的营务处,并和朝鲜人会办朝鲜防务,同时直接统帅庆字副营;剩下一营由总兵张光前统帅。这种安排让袁世凯在朝鲜成为握有军事实权的重量级人物。此后,因为军务繁忙,袁世凯没有精力再担任训练朝鲜军队的工作,所以就把训练朝鲜军队这摊活儿辞了。
老吴这一走,大清在朝鲜的驻屯军就没有一个拥有绝对权威的老大了。老吴留在朝鲜的部队一分为三,三个人统率,那谁该听谁的呢?这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若论资历,吴兆有和张光前都算是老人儿了。但是,若论能力和功绩,袁世凯不比这两位老前辈差。事实上,在朝鲜的工作中,小袁比他俩都还略胜一筹。人在上升的时候往往都容易犯大头症,小袁的这种症状又要比常人更甚一点儿。老吴对小袁而言,知遇之恩是比天高,比海深的。但是,小袁的家族又是那样的牛,他的那位保龄堂叔父很早也跟着李中堂混了。小袁觉得自己上面有人,而且很硬,所以可以抖一抖了。
小袁做事出位,很张扬,有的时候张扬得甚至让老吴的面子都下不来。小袁的狂妄有时候很吓人,不过也有点很傻很天真。小袁觉着自己牛了,对张謇的称呼从一开始的“老师”、“先生”到后来发展成“某翁”最后竟然喊张謇“老兄”。张謇是1853年生人,袁世凯是1859年生人。按理说,小袁喊张謇“老兄”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不过,这两人之间存在着那么一段时间的师生关系,中国人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小袁对张老师是正式拜过师的,这师生的名分是肯定不能更改的。因此,小袁的这种称呼让大才子张謇很是恼火。文笔很牛的张謇又拉了幕府中的两个老儒一起给小袁发了一封公开信,信的大体意思是这样:
你姓袁的小子现在好像自我感觉挺良好的,觉着自己挺牛的。我们希望你小子能平心静气地看看我们以前让你读的书,比如《呻吟语》、《近思录》、《格言联璧》这些修养心性的简单读物,复杂了的你也看不明白。你别以为自己很牛,天下人都是傻子,别那么不知天高地厚,把你家叔祖父、堂叔,还有你爹的好名声都丢尽了,也别把吴大帅对你的知遇之恩都糟蹋了。如果我们突然不像以前称呼你那样称呼你小子,你小子心里会怎么想呢?事情就这么个事情,情况就这么个情况,听不听由你,望你好自为之。
袁世凯看了这火药味十足的公开信,心火腾升,上老火了。身边又没有清火去热颗粒,这下把他急的,差点没背过去。小袁是个好面子的人,张老师等人这么说他,他也没在外人面前服个软,竟然一怒之下和自己的老师张謇绝交。
正当小袁和他的朋友们在为一些称呼啊、礼貌啊之类的鸡毛蒜皮的事情争执不休的时候。表面上风平浪静的朝鲜早已是暗流涌动,问题丛生了。
人是不可能不犯错误的,但是如果不从犯过的错误中汲取教训,那就是极度的愚蠢了。闵妃就是这样一个极度愚蠢的人。我说过,女人当权可以用外戚,但是滥用外戚就是蠢女人了。闵妃重新执政后,还是大用特用娘家人。看来,壬午兵变中闵家人没被杀绝啊。闵妃一回来就启用自己的哥哥闵泳骏当宰相,又把她娘家那些没死的青年男性都整到朝廷来当个什么官的,一切大权都落在闵妃兄弟手中。
愚蠢的执政者在愚蠢地执政,必然就会出现反对派。这回,闵妃的反对派不再是大院君那种老成持重的勋旧了,而是一帮年轻人。他们是一帮对国家、对民族有着满腔热血的青年贵族,他们对落后、守旧的朝鲜王朝极为不满,对无能的闵氏家族痛恨无比,他们希望刷新政治,振兴朝鲜。这群年轻人把目光投向了一衣带水的邻居日本,在那里他们看到了曙光。
这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基本都去日本见识过人家的那种蒸蒸日上的朝气。回到国内后,他们面对裹足不前让人心灰的闵氏外戚,都在思索着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王朝!年轻人脾气急。为了振兴,他们满腔热血,不惜一切代价!
这些年轻人渐渐形成了自己的集团,叫“开化党”,意思就是要效法日本,开化进步。这帮人里以金玉均,朴泳孝、洪英植、徐光范为骨干,其中金玉均是领袖。
“开化党”这帮激情有余、智慧不足的年轻人,满脑子就是如何振兴祖国,如何让自己的三千里山河也能像人家日本一样“脱贫致富”,在大国面前把腰板直起来。人一上火就容易缺心眼,“开化党”人就缺了。一缺心眼,坏人就容易钻空子。现在,钻了“开化党”人空子的是日本人。
朝鲜发生壬午兵变,大清作为宗主国出兵平叛是理所应当,但是日本人也出了兵,理由是保护侨民。
当时日本驻朝鲜的公使叫竹添进一,是个激进的扩张主义者。小鬼子竹添睡觉都盼着朝鲜内乱,他寻思着只要朝鲜一乱,日本就可浑水摸鱼,扶持朝鲜独立,而朝鲜一旦宣布独立,脱离中国,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日本的囊中之物了。
朝鲜那帮开化党少爷们还很配合日本人,他们做梦都想让自己的国家像日本那样强大起来。亲日力量自然形成,金玉均、朴永孝、洪英植、徐光范、徐载弼等人皆为“开化”中坚,也就是亲日中坚。
另一方面,以闵妃为核心的闵氏外戚集团认为是背靠大清好乘凉,对大清的“洋务运动”是五体投地,什么都跟大清学,其实袁世凯在朝鲜搞的不就是克隆了大清的洋务运动的一部分吗?闵妃这帮人包括闵家的闵泳骏、闵永翊、闵永穆,还包括一直跟着闵妃娘娘混的金允植和赵宁夏两位大人。他们这边的人被称为守旧党。
两派水火不容!
1884年,这一年是光绪十年,从天干地支上讲是甲申年,这一年中法战争爆发,给慈禧太后五十寿辰增添了几层阴云。这一年太后被法国弄得焦头烂额。就在太后老佛爷还在为法国、越南的事情愁得要命的时候,东方的朝鲜又将在日本的策划之下,发生一场不小的纷乱了。
1884年的11月的一天,小鬼子竹添把金玉均和朴泳孝两位约到了日本公使馆吃饭。
吃饭是名头,谈事儿才是目的。
鬼子公使告诉这两个年轻人,眼下清国正和法国人在打仗,大清这老大废物,肯定得战败。朝鲜跟着它混,迟早也要跟着完蛋。
年轻人一听这话,就吓傻了,忙问咋办。
竹添诡秘一笑,说出了一个极为阴毒的计划,他撺掇开化党人发动政变。这小鬼子拍着胸脯保证日本肯定会出兵协助,一定会帮朝鲜走上独立自主、富强文明的金光大道!
在阴险的日本人策动之下,“开化党”这帮冲动的年轻人就要干一些很冲动的疯狂事儿了。他们可能不知道冲动是会有惩罚的。
咱们大清驻朝鲜的牛人袁世凯可不是吃素的,他练兵的同时,布下了众多耳目,监视朝鲜朝野各方势力的动向。他深知要想在异邦站住脚跟,就必须“倾听”各方面动静。
尽管前途凶险,失去理智的金玉均仍然决定将疯狂进行到底!
据说,国王李熙知道这帮年轻人要干的事情,还暗中给过金玉均一张“便宜行事”的密旨。
懦弱无能的李熙这次怎么会这么大胆呢?李熙固然是个庸主,但是不代表他自己没有想法。他看到大权都让老婆霸占着,难免会有失落感,他难道不想夺回来吗?毕竟也是人主啊!所以,借助日本人搞掉亲华的闵妃集团,对李熙也是有好处的。
李熙的这道密旨,对“开化党”又产生了极强的刺激作用,国王的鼓励更让他们有种道德上的优越感。
疯狂即将上演!
1844年12月4日,汉城典洞邮政局举行开业典礼,局长(当时叫总办)就是“开化党”人洪英植。因老爸洪淳穆是部级干部,所以很多守旧派大员前来祝贺。金玉均想借机把他们一网打尽,计划先在宫内纵火,再引他们去救援,然后半路截杀。
当天下午,开化党人去了日本公使馆。
密谋已经完成!
当天晚上六点多的时候,宴会按时开始了,高朋满座,各国使节都来捧场。不过,日本公使那个小鬼子竹添进一郎却没有来,据说是病了,其实是在使馆等着起事的信号。
等饭局开始后,洪英植一面吩咐厨房尽量拖延时间,玩命上菜;一面等待宫中起火的信号。可左等也没有,右等也不见。
金玉均等不了,他索性让人把紧挨邮局的民房给点了,想把这些守旧派大佬引出去动手。
结果,就闵妃的兄弟闵泳翊一个人冲出去救火,跑到门外就被金玉均手下的刀斧手连砍数刀。
奇怪的是,这位国舅爷居然没死,满身是血,还跑回宴会大厅。如此场面,大臣们顿时吓得一哄而散,开化党人的一网打尽计划落空了。
到了这步田地,金玉均决定蛮干了!
邮局这边现在是乱成了一锅粥,达官贵人们是豕突狼奔般地乱窜。
此时,国王李熙居住的昌德宫内接连爆炸(宫中内应早先埋炸弹了),宫禁岂能有这动静,李熙和闵妃都被吓了一跳。
疯狂的金玉均闯进了王宫,他忽悠李熙和闵妃说是清军兵变,要攻打王宫。李熙被小金忽悠住了,竟然下旨让日本兵来保护王室移驾景佑宫。如此一来,日军和“开化党”就将这傻蛋国王软禁了。
控制住了宫廷之后,小金还背着李熙,发了一道矫诏,让那些守旧派大臣进宫护驾。这帮大佬哪知道宫里发生了啥事啊,当然是遵旨进宫啊。结果,八位大臣先后被日军斩杀!
李熙糊涂,他老婆却不糊涂!第二天早晨,这女人叫吵着要回寝宫。开化党人这回可没惯着她,立马杀狗吓主人,把闵妃最宠信的大太监柳在贤给宰了。闵妃怕怕了!
不久,金玉均这伙人宣布大改革,重组政府,把各个部门都换上了他们这些疯狂少年来当家。
整个“开化党”沉浸在大权独揽的狂喜之中。那一天平安无事,只是少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闵妃!她要反击了!
12月6日清晨,“开化党”组织的新政府召开了首次新闻发布会,宣布朝鲜独立,不再是大清的藩属国了。同时,还公布了一揽子的革新计划。
开化党人要改革弊政,实现自强,这本身无可厚非。但看看站在他们身边的日本公使和端着枪的日军,这帮年轻人的爱国激情和救国主张都显得那么苍白和滑稽!
开化党人和小鬼子们闹得正欢的时候,心里也在犯嘀咕,清军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呢?
12月6日下午,小袁将军派人给李熙送了一封信,说:“前天听见宫内传出爆炸声,把我们吓坏了,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幸好这几天平静下来,京城周边都还安定,您放心吧。”
小袁傻掉了吗?这么大的事情,他难道真不知道吗?
非也!
原来12月4日那天晚上,吴兆有就得到政变的情报。吴提督很谨慎,没贸然行动,只是派兵悄悄地绕着景佑宫的围墙巡逻,监控里面的信息。
等到5日早晨,开化党那帮愤青宰了八大臣之后,军民骚动,人心惶惶。吴兆有心急如焚,和总兵张光前、帮办袁世凯共同商议对策。
6日清晨,朝鲜旧派大臣等不了,他们都跑到清军军营来哭哭啼啼,请求王师出兵戡乱。
谨慎的吴兆有还想等李中堂的指示,可那时候朝鲜和中国的电报线还没通,要等李中堂的指示就得靠书信。等信?那黄花菜不都凉了啊!
袁世凯觉得不能等了,他费尽唇舌说服了吴兆有。吴兆有终于同意动手了,吴兆有自己率军从左门进攻,袁世凯从前门进攻,张光前断后策应。
此时,王宫里有一小队鬼子兵在守卫。
日本兵见中国军队进入宫内,踞高楼射击,极为猛烈。此时朴泳孝带着朝鲜前后两营来帮着小鬼子抵抗。清军奋勇酣战,朴泳孝的前营或死或逃,仅存50余人;后营剩下的百余人倒戈,朴泳孝逃走。
鬼子兵一看大势已去,也弃戈遁去。清军则是宜将剩勇追穷寇,撵着打,日本兵又回头再战。吴、张两军冲其左右,咱们的小袁将军则率亲兵迎战日军前锋。霎时间,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任你哭爹喊娘,只有刀枪会说话!
这是近代以来中日两军的首次较量,结果中国军队取得完胜!
被打得大败的竹添进一只好逃之夭夭,可怜的愤青金玉均也只好挟持着傻蛋国王李熙跟着跑。有国王在手上,似乎就多了点安全感。确实也是,清军也怕伤着李熙,不敢继续开枪放炮,收队回营了。
汉城那么大,国王究竟被他们带到哪儿去了呢?袁世凯派人四处打探,最后查明可怜的李熙被挟持到汉城北门内关帝庙,饭都吃不上了。
开化党愤青洪英植正带着卫队看押着国王李熙呢。袁世凯派人去和小洪谈判,劝他弃暗投明,保证会向朝廷求情,留他一条小命。洪英植一听这话就动心了,跟着小袁的手下出了关帝庙,准备去向袁世凯投降。谁能料到,他自己手下的那些朝鲜兵早就恨他入骨,恨他做出这种害人害己的蠢事。倒霉的小洪一出门,就被自己的卫兵乱刀砍死。
国王得救了!
闵妃哪里去了,她失踪了吗?原来闵妃那天从景佑宫溜出来后,早就被一个叫柳东根的低级军官用轿子护送到汉城东门外15里的村落,并和袁世凯将军随时保持联系。
12月10日,国王回宫,由袁世凯带一营兵护送入内。第二天,闵妃也被中国军队护送回了王宫。
重新回到大清怀抱的李熙殿下自然要知道该怎么做,很快他发布了一封诏书,痛斥了金玉均一伙人的背主叛国行径,热情歌颂了大清军队的再造之恩。
所谓的甲申政变,怎么看都更像一场闹剧,仅“三日天下”就谢幕了。这场政变使朝鲜元气大伤,股肱重臣惨死庙堂,开化元勋亡命日本。国王李熙几乎成了光杆司令。它使中日更加紧了在朝鲜的争夺,其结果只能给这个王朝造成更深的内伤,加速其灭亡。
从朝鲜民族的角度来看,“甲申政变”是一场内耗的悲剧。但是,从这场政变最后的结局来看,有个人是最大的赢家,他就是年仅26岁的袁世凯。青年袁世凯在危急时刻,能够力排众议,果断出手,保住了大清在朝鲜的宗主地位,也为朝鲜人保住了这个懦弱糊涂的国王李熙,当然这也是袁世凯本人扬名立万的开始。谁曾想到,困顿科场,郁郁不得志的袁世凯此时能在异邦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呢?国王李熙是袁世凯带兵送回王宫的,所以他不只有救驾之功,简直有再造朝鲜的功德。袁世凯本人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也就是以王室保护人自居了。国王李熙回宫之后,袁世凯居然也搬进了王宫,住在偏殿楼下,和国王李熙的卧室就只有一墙之隔。小袁的目的就是要亲自监督这个耳朵根子很软的国王,免得又让他乱发什么密旨。小袁更过分的地方就是让朝鲜各部大臣,每天向他袁世凯汇报工作。26岁的年轻人袁世凯竟然像人家朝鲜国家的监国大员了。
什么是成功男人?袁世凯这样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