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是美国的万圣节。此节源自古代凯尔特人祭祀亡灵、怀念祖先的习俗。后人将它发扬光大,延续至今。
从10月开始,节日的气氛就越来越浓。商店用各种精灵鬼怪来布置橱窗,或用丝绵拉起蛛网配以幽暗的灯光渲染阴森恐怖的气氛。不少人家把自家的窗户、门庭用南瓜灯装饰起来。学校的老师也给学生们提供装扮鬼怪的指导。
31日那天,纽约市民要在曼哈顿下城举行大游行庆祝万圣节。那天天气寒冷,加之先生对热闹场合不是很感兴趣,我们本来是不准备去的,但儿子、儿媳说美国人在万圣节热情奔放、很有创意、花样百出,去见识一下异域风情、另类文化是值得的。我们心动,于是付诸行动。
下午,我们先乘地铁到曼哈顿中城,等到儿子下班后,匆忙在一家星巴克吃了一点东西,再乘地铁至下城,出站后随人流到第六大道的一个十字路口。这里已是人山人海,人行道上里三层外三层站满了观众。有的人戴了假面具,有的人提着南瓜外型的电子灯。人虽多,但大家还算守秩序,并不显得很拥挤。我们选了一个较为有利的位置站下等待。
约晚上七时许,类似于中国锣鼓喧天效果的重低音音乐声由远而近响遏夜空,多姿多彩的游行队伍接踵而来。先是身着铠甲的骑士跨马挥枪开道,接着是一队队或说是一个个组合的人们载歌载舞亮丽登场。巡游者以各种趣味十足、创意非凡的扮相出现。有的戴着狰狞的面具,张牙舞爪,发出凄厉的叫声,状似妖魔鬼怪齐出动。有的赤裸上身,涂抹彩绘,扭动身躯,嬉笑歌唱。有的盛装打扮,兴高采烈,以仙女、公主、王子的温馨可爱形象示人。华人以突显东方特色的帝王将相、阎王判官的扮相吸引人的眼球。观看者与巡游者互动,歌舞酬答,有的人情不自禁随队伍而去。“占领华尔街”的示威者不甘寂寞,掺杂其中,举着标语,喊着口号,表达诉求。这可说是今年万圣节巡游的新鲜内容。
时近晚九点,巡游队伍连续未断,观众也兴致不减。我们虽意犹未尽,但无奈天气寒冷,赶地铁回家还需个把小时,故趁活动还未散,人流未涌向地铁,即先行退场回家。
出了地铁站,离家还有一段路,尽管夜色已深,寒气逼人,但沿途仍见不少孩子嬉笑追跑。儿子告诉我,万圣节也是儿童们喜爱的节日,他们早就盼望这一节日的到来。这一天,小朋友特别开心,他们戴着面具,扮成各种动物、精灵、卡通人物,提着南瓜灯逐户讨要糖果。欢乐的气氛弥漫在千家万户。
东西方都有“鬼文化”。七月半烧包不就是中国人在鬼节祭奠亡灵吗?但中国人一般认为鬼是阴暗的,形象恐怖,值不得彰明叫著地展现、大庭广众下示人。但西人不以为意,热情奔放地装神弄鬼,乐此不疲。这也是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一方面吧。
说中国人认为鬼为负面形象,不表现鬼也不尽然。明清文学作品中对妖魔鬼怪有着力的描写,如小说《西游记》、《聊斋》等。戏剧《窦娥冤》、《李慧娘》等,对孤魂怨鬼的演绎亦凄婉动人。但它们不容于正统,属于非主流文化。甚或官方认为借鬼喻人、借古讽今,兴了文字狱,事情就闹大了。
我前居于雨花区广济桥时,常和大音乐家谭盾的母亲王女士一起晨练。有不明深浅者笑说:“他屋里崽伢子拿‘唐四郎’唆(suo四声)外国人。”这是玩笑话,当不得真的。但话出有因,是说谭盾年少时喜欢听民间音乐,其中包括听“夜(读ya三声)歌子”。这对他音乐天赋的启蒙,庶几有一定的帮助。
湘楚之地,自古以降,多行巫傩。就是说湖南这块地界,人们喜欢戴面具演戏和唱神鬼之歌。这即有典可查,也为乡村生活实证。西人喜欢创意、追求新奇。谭盾喝湘江水长大,深受湖湘文化的滋润。他创作的音乐作品返朴归真、崇尚自然,西人惊异,疑为天籁。故先取格莱美,后晋奥斯卡。长沙伢子为华人,也为湘人争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