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战争中,日军《作战要务令》中“谍报”一章,第一条即是侦知“敌国的国民性,作战区域居民的性情,及对战争的适应性”。由此可见日军对敌国国民性调查的重视。对中国民众的地方特性总结为“长江流域一般懦弱,移往南方者多血性进步,而北方人则是保守的”。“广东人排外排日,湖南人质朴勤勉”,“瑶、苗、壮族勇敢坚忍,但褊狭顽迷”。抗日战争中,有近6年时间湖南成为中、日军队激烈争夺的战场。但日军参谋本部的《湖南省兵要地志慨说》却对湖南人没有一句坏话:“古来富有尚武风气,好学,士多,世利淡,慷慨进取。本省自古以来有出武将及硕学之士的传统。而今当地居民,军人和海外留学生比其他省多。其商人缺乏机敏,因而主要都市的商业多为外省人经营,以浙江、江西人居多。质朴勤勉为本省人特长,农夫勤于耕作,劳动者、船夫、轿夫坚忍力行......”. 虽然这里面有许多偏执谬误之处,但想到侵华日军,在战前对中国的深谋远虑及虎视眈眈,就会让人产生不寒而栗之感。也正是这些偏执的误判,使日本侵略者低估了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和意志,而走向失败。
摘自《中国国防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