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机会,从老同学刘敏(落霞孤鹜)那里知道了《湖南知青网》。这几天,我多次登录,阅读了其中不少的内容,感觉自己有不小的触动。
说句实在话,在结识《湖南知青网》之前,我几乎很少想起自己曾经有个“知青”的身份,也淡忘了那段不应该淡忘的岁月。而今,在退休之后的闲暇时间,恰遇《湖南知青网》,又把我带回到那段时光,让我拾起记忆的碎片,拼成一幅我留在那样一年代里的生命画卷。
对我们这些经历过这段知青生活的人来说,都有着一种伤痛,那就是在最需要学习,也最有学习能力的时候,我们被迫离开了知识的殿堂,不论是从此就失去了进学堂机会的那一部分,还是日后通过各种方式又获得读书机会的那一部分(我是属于后一种),他们同样都有着青少年时期文化缺失的遭遇,都有着无法弥补的发育不良。如果我们要为我们的昨天写一篇《青春祭》,那这种感受一定是其中最伤情的一段。
我是67届的初中生,在知青这个群体中,我应该是属于小弟弟之列的,但如今也是年逾花甲了。再去为过去伤感,再去为命运叹息,于我们的人生又有何意义?当我们这批人都走完自己的生命历程时,不再会有人对这个时代的“畸形”产物感兴趣(除个别历史研究人员),“知青”这个庞大的群体将仅仅成为共和国历史中一个不引人关注的符号,“知青”的形象和声音也将在岁月的长河中悄然消失。
我总在想,尽管知青运动波澜壮阔,声势浩大,但作为一种错误的时代选择,它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是非常微弱的,因此也不可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重墨的一笔。其实,这也是知青生命的一种悲哀。
既然如此,就让我们在有生之年,在这个显示自我存在的网站上,为那个年代的我们说一点什么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