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境由心造”到“心由境造”
十月八日下午四点,原长郡中学初一九二班十二位同学在“大蓉河”酒店聚会。我们都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有的在六五年即下放江永,有的续读高中却在三年以后跟着去了华容,还有两人当年考上中专而避免了接受“再教育”之累。现在,我们之中除一人因是职位不低的“京官”外,均己退休,大都在静享晚年。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在一起,自然是欢喜百分,自然是千言万语、畅叙沦桑、意犹未尽、一醉方休。晚十点,聚会谢幕,那位为这次老同学相见而推迟了一个饭局的“京官”,被久候在门外的小车接走,其他人依依不舍地离开,只剩下聚会的“东家”,这个酒店的老板之一,因不胜酒力而昏睡在酒桌旁的沙发上。
这次聚会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酒店内的“书画工作室”备有文房四宝,我们之中有一位名气很高的书法家,他要为每一位同学赐字。书法家六五年下放江永,其生涯之坎坷当然不在旁人下,然而,他童颜犹在,在这群花甲老人之中宛若一名毕恭毕敬的小弟。据说这位小弟平日慎少在外动笔,一动笔则价格不菲。当然,在老同学面前,不但分文不取,且早己准备好几十句四字佳言待我等选择所爱,尔后再由他笔下生辉。我一眼相中其中四字:“境由心造”,沉思片刻,提出要将“境”字与“心”字换一个位置,众人愕然,齐呼我颠倒了佳句的本意,在我执意坚持之下,书法家小弟对我喊了一声:“班长,从命了”,一挥而就,盖上他的大印,了却了我的心愿。
深夜,我凝视着洒脱的“心由境造”四字,不免有一点感概。
我不是不知“境由心造”所蕴含的哲理。我们这个世界存在众多的不公,特别是那些不正常年代里,更有甚之,而且这种不公永远不会彻底消失。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能尽量以不甘沉寂之心,进而以不乏奋斗之力,去谋求境遇之变,小则使公平光顾个人,大则汇于亿人洪流,成为改造历史的基石。
然而,今天的我们,己不是当年的我们。社会在进步,而我们老矣。境遇于我们昔非今比,幸福指数于我们只有量的高低,没有质的不同。我们该静下心来,适应今天,不浮藻,不奢望,不追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仰望强人,不小视弱者,对天下大事仅关注而己,心安理得地享受今天,因为我们的今天乃由我们的往日所换取,至于其他,让位于后来者吧!
另外,那天我和书法家抬着“心由境造”四个大字,被张老三照了个像,如果像还可以,就请张老三发到网上来,为本篇拙文打一个句号,行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