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穿越时空的观礼 (之一)
(这是我在九八年读资治通鉴写的读书笔记中的几个片段,资治通鉴浩如烟海,读史笔记挂一漏万。但回忆当年情景,深感阅读后的宁静与遐思似乎仍存胸臆。那是生活给予我这次完整的阅读的奖励。现在我愿将这份美好传递给大家,希望携友同行,共享这民族文化之瑰宝。) 我从本年二月十四日始,读资治通鉴,当时给自己下的计划是两天读一本。做笔记。到今天 五月三十日,将五十六册书基本读完,翻看笔记,开始记得沉着,最后马虎了事,虎头蛇尾是我的风格,如果这也称得上风格的话。 儿子在几年中陆续买了这套柏杨翻译的资治通鉴白话本。原来稍作浏览过。因为没有时间更因为没有心情,从没有好好读过其中一册。有时看到这几十册书整齐并列在书橱里,想起儿子对它们的评价,对它们的喜爱,觉得内疚和遗憾。总算今年有个好机会,先生下岗外出谋职,家里变成个安静的读书场所,此时不读,更待何时! 两天读一本,还要做笔记。听起来似乎既有进度又有质量。其实不然。是读的也浅,记得也简。要把一本书读好,远不是一两天可为之。我的读法,恐怕用跑马观花一目十行来形容也不过分的。至于笔记,惨不忍睹啦。不是我玩什么谦虚。记录本在此啊。但是即使这样,读书之功功不可没。写一些文字,想为司马光唱首赞歌,为柏杨唱首赞歌,也顺带为自己唱首歌。看过之后,总是有话要说说的。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成于十一世纪宋王朝时代。它是一部横跨1362年 的规模空前的中国古代编年史。先生兼容文学家的直觉和哲学家的智慧,以骇世的魄力和高瞻远瞩,洞察历史,指导未来。他比他所记述的绝大多数皇帝更英明伟大,更名垂青史。有人认为他的立场是保守的。我赞成这观点。但是这里的保守,没有贬义,只是一个客观的冷静的评价。中国是保守的,中国历史是保守的,中国人是保守的。那么,你想让一个史学家不保守又怎么能行?先生只是冷静客观公正记录着历史。他如果不冷静客观公正,他的著作便不可能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流芳百世。千年之后的我在读书过程中,仍明显感觉到那一股强大的生命力的流动,且汩汩注入我的身心,使我的生命力得到补充。
1998.5.30初稿 2010.6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