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谁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

 

                     谁 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 (1)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100年前在武昌打响的第一枪击碎了

清王朝268年的江山,也打破了2000余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从此古老

的中国走上了追求民主共和的道路。

 

               为何起义发生在武昌

   公元1911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年春夏,中国的政治气氛真

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致力于推翻清王朝的斗争,

曾“屡起屡蹶,不关清朝廷要害”,而其影响所及,则足以震醒沉睡

的国人。当前的武汉三镇,是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城市。自张

之洞*督鄂以来,“规模宏大,不惜帑金”,在武汉开设了许多新式学

校,编练新军也卓有成绩,还兴建了大量的近代工厂,使武汉成为清

政府在华中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但张之洞万万没有料

到,他的种种努力,却为培养清政府的堀墓人准备了良好的社会政治

土壤。新式学校、新式军队集中的地方,亦集中了受孙中山思想影

响的爱国反清的革命青年,他们成立革命团体,深入到基层开展宣传

和组织工作。

   在湖北有两大革命团体-源出于同盟会的共进会和服膺同盟会

革命纲领的文学社。为着共同的目的,两个革命团体本着“从长计

议”,“风雨同舟”、“共济患难”的原则精神,准备联合发难。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汉族,清代直隶南皮

(今河北南皮)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

的一个总结和概括;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 (2)

 

                 多次更改起义时间

  9月的武汉,革命形势已如箭在弦上,催促起义的革命党人到了

“户为之穿”的地步。24日上午10时到下午1时,武昌胭脂巷11号

胡祖舜家,100多位革命党人陆续到来,“文学社、共进会联合召开

秘密会议,确定起义定在10月6日,因为那天是农历八月十五,暗合

元末历史上“八月十五杀鞑子”的传说。会议推举蒋翊武*为起义

总指挥、孙武为参谋长,熊秉坤*当时也在会。会后,革命党“中秋

事”之说,传遍武汉三镇的街头巷尾,连清吏也有所察觉。

   却不料10月6日当天,准备起事的湖北新军中因有人酗酒而招

来了清军第八镇统制张彪派来部队弹压,起义不得不推迟。起义总

指挥、部约定八月十八日(即公历10月11日)起事。

   改期通知刚发不久,乱中生乱,10月9日下午,孙武在临时指挥

总部汉口俄租界的宝善里14号研制炸弹时发生爆炸,孙武只受轻伤,

忍痛逃脱,指挥部被巡捕和清军围住,起义者名单被搜走。起义总

指挥部当即决定夜里12点,以南湖炮队中的革命党人鸣炮为号,各

军同志一齐起义。因起义事已暴露,南湖炮队未能及时发炮,实际

上当夜起义的计划已经流产 - 时间已经过了12点。

 

 

 *熊秉坤(1885—1969),字载乾,原名祥元,又名忠炳。湖北江夏(今武汉)人,早年经商。后投鄂军第八镇第

八营当兵,加入“共进会”,任该营总代表,秘密发展会员200余人。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率工程兵首先

发难,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卓著功勋。武昌起义后,任第五协统领,参加武汉保卫战。1913年“二次革命”时,

在南京参加讨袁后,流亡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护法运动”中任广州大元帅府参军。后曾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

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蒋翊武 (1884年12月21日-1913年10月09日)汉族,湖南澧州(今澧县)人。原名保襄,亦作保湘,字伯夔。

辛亥革命前夕曾任武汉文学社社长,主办《大江报》等报刊。我国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活动家、辛亥武昌首义

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华民国开国元勋。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TOP

 

                     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3)

 

            熊秉坤鼓动新军提前起义

 

   10月10日,工程营的革命军代表熊秉坤,成了中国数千年历史上

一个石破天惊的大角色。

   熊秉坤,自幼出身贫寒,自幼放牛种田,1905年,熊投入武昌新军

第八镇工程营,升正目(相当班长)。在军营他大量阅读了《民报》

《猛回头》、《警世钟》等革命书刊,逐渐萌发反清革命思想,经朱

子龙介绍,参加了革命组织日知会。1911年春,熊偕多人加入共进会。

起义前,熊任“共进会”湖北新军工程营总代表。工程营400多人中,

共进会会员多达234人,为首先发难准备了坚实的力量。

   消息越来越明朗,军警9日和10日凌晨,破坏了革命党数个机关办

事地点,抓走数十人。革命军名册,已经落入清廷之手,危险迫在眉

睫。清军将被捕革命党人被杀后砍头的照片发送至每个军营中。面

对如白色恐怖,革命军士兵人人自危,皆默默无声。

   有个名叫徐兆宾的革命士兵有胆识,他站出队高声说:“我们不

死,朝廷奈何以死吓唬我们!”

   趁此,熊秉坤鼓动道:“早晚是个死字!我们的名单已经在瑞澂之

手,与其等着他们按册点名杀头,不如今天拼死一搏,或能侥幸得生!

革命而死,死得其所!何况,我们今夕起事,还不一定非死不可!”

他所想,正是大家所想。“大丈夫能死个惊天动地,明明白白,虽死犹

荣……”众人纷纷附和,没有一个人犹豫。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TOP

              谁 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4)

 

                                   程正瀛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

 

   10月10日晚七时,头道名点毕,工程八营的革命士兵开始摩 拳擦掌。纷纷拿出枪支,拭擦调校。 行动前,熊秉坤出于好心,找到他在军内的一个拜把兄弟陶 启元,对他说:你哥哥陶启胜,一向性格孤癖不合群,得罪人不少。 他又是个排长,大事一起,很可能被杀掉。你我兄弟一场,同为 革命党人,我不忍见你家庭内兄弟离散 。不如这样,你先去劝 劝你哥哥,让他起事之际万勿出头。” 陶启元感动,马上找到哥哥,说明原由。岂料,身为新军排长, 陶启胜真是死硬分子,他不仅不听弟弟的劝告,反而大叫而起, 立刻叫上两个护兵,直奔他所辖的排,深入各棚去查验,准备核实 后到上司那去告密陶启胜上了楼。进入一排三棚宿舍,他果然发 现士兵金兆龙起在仔细地用油布擦枪。在场的其余几个人,也全 副武装,十分异常。 “今晚又不是你值班,为什么擦枪?”陶启胜问。 “没什么别的意思,防备万一嘛。”金兆龙漫应道。 平常排长看上去挺牛,现在马上要革命了,金兆龙不怎么拿 他当回事。 “防备个屁!我看你是想造反!”说着话,陶启胜对身后两个 跟自己一起来的护兵说:缴他械!” “老子就要造反,关你屁事!”金兆龙横眉竖目。两个护兵没 敢动。陶启胜恼羞成怒,自己扑向前,扭住金兆龙手中枪,亲自抢 夺。二人扭打在一处。事起仓促,屋内的士兵面面相觑。 “弟兄们,愣着干啥,动手啊!”一句话,提醒了革命士兵,使 他们从懵懂状态下清醒过来。 程正瀛*率先高举枪托,朝着陶启胜脑袋猛砸。力大枪沉, 陶启胜脑袋顿时被砸开了瓢,血花飞溅。身边两个护兵见势不妙, 扭身往屋外跑。陶启胜这时才知道害怕。捂着自己血乎乎的脑袋, 大叫着跑出宿舍。情急之下,程正瀛急了。正好他枪里有子弹, 一抬手,就给了陶启胜一枪,正中其腰肋。 在程正瀛开枪以后,熊秉坤立即以该营代表和革命军大队长 身份首先率部发难,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现在很多人谈论辛亥革命,皆把首义第一枪归功为熊秉坤, 其实是一种误解。因为,熊秉坤本人的回忆录,也讲是程正瀛开 枪打中陶启胜的腰部.“此即首义第一声也!” 后人纷纷“第一枪”之功归于熊秉坤,实是受了“大人物” 的误导。1914年,孙中山与熊秉坤一起在日本,孙中山当众夸赞 介绍说:“这位就是武昌起义第一枪的熊同志。”1919年, 孙中山写国庆社论时,又把“第一枪”之功给了熊秉坤。国父 如此说,大家自然跟风。 当然,从政义领导意义上的“第一枪”,非熊秉坤莫属, 但要说真正放的辛亥第一枪,确是程正瀛所为。

 

 

          (本文自《辛亥革命那一枪》梅毅 著)

 

 

   *程正瀛(1885—1916),湖北省鄂州市泽林大山村人,早年投入湖北新军工程八营当兵。

1908年他加入共进会,并任工程营革命军第二正队第五支队队长。其间,他响应孙中山民主革命,

秘密联络同志,共谋反清大业。临近武昌起义当晚,起义之事被当局察觉,程正瀛率先击中该营前来

镇压的二排排长陶启胜,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TOP

学习了,谢谢!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