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路上的合欢树存世不多,不到十兜,因为修路又毁掉了几兜,只剩下五兜了,它们稀稀拉拉地散落在劳动路北边田汉大剧院下来那个路口至贺龙体育场路口之间的林荫道内侧,默默无闻地在路边生长了有五、六十年,每到花开的时节,它又奉献了别具一格的美丽。
小时候它伴随着我们成长,天天看着我们上学、放学,和我们一道长大……,家住劳动广场一带到五中、十五中读书的同学们是否对它们还有一点印象呢?它和大家一起走过了共和国的岁月,它还见证了计划经济年代的蔬菜供应。
劳动路是建于五十年代末还是六十年代初的一条水泥马路,那个年代的人做事规规矩矩,以至于在以后的修路铺柏油时听工人师傅说:“锉都锉不动,质量那就好啦!……”
本人认为,劳动路设计最好的是马路中间的隔离带是绿化带,在夏日炎炎的酷暑,三条绿化带给你遮荫挡日,那是几多的豪爽。韶山路中间虽然也有绿化带,但种的是死不肯长的玉兰树,几十年了还只点嘎子大,好看不中用,不遮荫。书院路上新栽的桂花、银杏也是连不肯长的。
合欢树小时候种在一条深沟的边上,沟边靠马路旁是一排又高又大的“苍蝇陀陀”树,吊起一串一串的,也还出味。在计划经济年代,郊区种菜的生产队都是种的季节性蔬菜,品种单调。到了出菜的时候,几十部,或许更多的胶轮板车往侯家塘菜店送菜……,摆不下地,只好沿着马路边摆,最多的时候,从侯家塘一直摆到了贺龙体育场路口。一条路的白菜、莴生……一直堆到烂掉,匡臭的……。在本人的印象中起码有数次这样的场合。后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代表计划经济年代之一的蔬菜公司逐步消声隐迹,退出历史舞台。
可能是九十年代,树上挂了牌牌,我才知道这种树的大名,还有人领养并且留下了简短的留言,上面写到树龄:30年。这种树在长沙不多,在南方多见。
任你劳动路如何变脸,合欢树都是在行道树的后面,毫不起眼,也不现行,只有在它开花的季节,才能见到它那与众不同的、象蒲公英似的美丽花朵,让人赏心悦目。
如今,看到它脱枝断手地被围在围栏里,不禁为它的命运担起心来。我就想不明白,修路为什么硬要和合欢树过不去,把生长了五、六十年的树硬是毁了。
这是剩下的五兜合欢树。
但愿留下来的几兜合欢树能够平安无事地健康成长,陪伴着我们走过更多的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