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中央对方正县开拓者碑事情已经定性了,看一下各大网站的头版吧,都是关于这个事件的。网站头版新闻报什么是由网站定的吗?
有一定决定权吧,但在重大事件报道上其实是由中宣部来定的,人民网这些重量级的都同时几天放在头版的时候,你们懂的。
方正县立碑的真正目的
黑龙江方正县花了纳税人70万元的人民币,为70多年前日本“满洲开拓团”的250名逝者立了一座碑。方正县对此提供的官方解释是:“和所属国家无关,死去的日本人也有他们的名字,我们是带着反省历史、祈愿和平的想法立碑的。”据悉,该县还将调查开拓团其他成员的姓名,并继续将其刻上石碑。
上周流传一句话,“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方正县为染有侵华色彩的“满洲开拓团”刻碑,也堪称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套用上面那句话,不管你信不信,反正那块碑已经刻在那里了,信也得信,不信也得信了。
“满洲开拓团”是日本为加强对东北的殖民统治和进一步扩大侵略,于1908年起提出,1915年开始执行的“满洲移民论”的产物。截至1944年9月,30年间,日本向中国东北派遣的“开拓团”有860个,达33万多人。“开拓团”在东北以强占或极低廉价格强迫收购的方式,攫取中国人的土地,迫使500万中国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日本战败后,“开拓团”成员纷纷归国,但有约5000人在路上因饥寒和传染病死亡。中方于1963年将尸骨埋葬在方正县并建成公墓,但由于不少成员无法确认身份,墓碑并未刻上其姓名。
了解这段历史的人,都明白所谓的“满洲开拓团”,其实是日本侵华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其成员都是普通日本百姓,但就其实际行为来说,已经构成了对中国人民的伤害。方正县如果是基于人道主义精神,通过调查在墓碑上补刻名字,相信大家都能理解。问题在于,方正县的做法过了头,不但通过调查找回姓名,而且还专门支出一笔经费,单独立碑刻名。
立碑有多种,但不外墓碑、纪念碑、功德碑和耻辱碑这四种。方正的做法,显然超出了墓碑的界限,却又不合乎后面三种碑的定义。对中国人而言,日本“开拓团”带来的是侵略和奴役,对当初的压迫者,当然不能以纪念和功德的形式立碑。
如果因耻辱立碑明志,日本军队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桩桩件件都大于“开拓团”,论及耻辱程度,还轮不上为“开拓团”弄块碑。但方正县偏偏就立了这块碑,而且是立在所谓的“中日友好园林”内。
按照常理,无法解释方正县这样做的动机。方正官方给出的解释,也不能令人信服。反思历史,有“开拓团”的墓碑已经足够,又何必画蛇添足无端再伤害一次国人的感情?若是祈愿和平,期望中日世代友好,方式多种多样,又何必选择这种花国人的钱,并令到国人不快的立碑举动?
真正的原因,方正县没有勇气说出口。方正是黑龙江有名的穷县,GDP多年来排在末游位置。方正虽有丰富的林木和矿产资源,却苦于资金欠缺,一直开发不力。不过,方正在黑龙江却有着“第一侨乡”的美誉,居住海外的华人华侨达38000余人,其中尤以在日本定居、旅居最多,有约35000人。
在日本有如此众多的华侨,当然与当年的“开拓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侨民,或为中国人与日本人联姻的后代,或为日本人在华留下的遗孤,在取得中国身份后又返日本。就在日本驻沈阳领事前往这块碑前祭拜的同一天,方正每年一度的莲花节也拉开帷幕。方正立碑的真正目的,至此终可揭开面纱。所谓反思历史祈愿和平都是幌子,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拢住“开拓团”后裔的心,并以此为桥段,多招商多引资。地方政府为发展经济,殚精竭虑招商引资,是好事。
但方正做法欠妥的地方在于,它是以伤害国人感情的方式。这种连尊严都放弃的引资方式,为方正县首创。显然,方正官方对待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楚。发展要讲究持续性、正当性,发展是为和谐,为幸福,如果发展从一开始就建立在亲者痛仇者快的畸形感情基础上,又何谈和谐与幸福?
在立碑问题上,方正县做得不方正。
方正“碑剧”惊现四个信号
一、“网友影响中国”正逐步成为现实
8月3日下午,“千夫所指”的日本“满洲开拓团”亡民纪念碑,被五名自发组织起来的网民毁损,这场自7月28日开始的方正“碑剧”,至此达到了新的高潮。 www.junshijia.com 爱国交流理性平台
回首近几年的中国社会生活,恐怕没有比网民力量的崛起有影响更深远的事情了。一张照片把周久耕送进监狱;深圳红十字会自“郭美美事件”曝光后收到的社会捐助几乎为零;许霆案、邓玉娇案等,如果没有网友力量的介入,可能就不会有后来众所周知的判决结果。方正“碑剧”若没有网络的率先发力,“亡民碑”很难成为众矢之的,也很难会有后来的毁碑行动。
为何网民的力量会如此强大?截至8月份,中国网民已突破5亿人,这个数字已经巨大到不可能被任何人忽视的地步。高潮迭起的方正“碑剧”,证明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网友影响中国正在变为现实。
一位哲人曾讲:“只要不放弃努力和追求,小草也有点缀春天的价值。”用此话形容网民的力量,或许再合适不过。过去,网民的声音往往得不到主流舆论呼应,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大网民通过声音和行动,在无数次重要的新闻事件、大灾大难中,担当起社会公民的责任。但显然民众祭出的,并不只是怒骂和责难,许多理性分析也成为事件正面发展的推动力量。不嘲笑民意,不倒逼司法,惟其如此才能更容易看到事件的真相。
二、中国社会有仇日的深厚民意基础
方正“碑剧”在互联网上形成滚滚怒潮,绝不是偶然的,这与该县错误估计形势,不了解国民心理有关。中国社会的仇日情绪有深厚的民意基础,谁触动了这个敏感神经,无疑就是往热油锅里撒盐。
中国网民历来有左右之分,中华网论坛也不例外。由于社会阶层、知识结构、年龄层次和社会阅历各不相同,网民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不尽一致,但惟独在如下话题上,立场罕见地一致:
一是涉及藏独、疆独、台独等分裂势力的话题或事件,各阶层网民罕见地保持一致,口诛笔伐,同仇敌忾;二是涉及中日民族仇恨的话题或事件,网民不分左右,戮力同心,众口一词。即使是极少数因各种原因对日本心存好感的人,也不得不三缄其口,噤若寒蝉。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男人(此处绝无歧视女同胞之意,之所以这么说,你懂的)爱憎分明,研读苍井空、羽田爱和小泽玛利亚的A片丝毫不妨碍对日本的血海深仇。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明,也有着辽阔的疆域和宽容的胸怀。但唯独对日本是个例外,以德报怨的前提是:对方有最起码的道德良知,善于反思。日本连起码的良知都没有,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对狗,就是要用打狗棍。国人的仇日情绪,完全是由日本一手造成的。在日本像二战后的德国一样彻底反思并赔偿,彻底消灭军国主义势力和思想,并对欠中国的血债全部赔偿之前,让国人对日展示友好“情怀”只能是一句屁话。 www.junshijia.com 军情第一站
三、执政思维不能与主流民意脱节
方正“碑剧”凸显出来的另一个信号是,方正县当权者的思维与主流民意严重脱节。在“互联网改变政治版图”的今天,如何把握和调适社会心态,如何与主流民意更好地交流和互动,已成为执政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多元表达难免会有“异质思维”,在这一过程中,很需要理性平和的讨论、闻过则喜的态度。在讨论中,动辄给对方扣帽子,用意气之争代替真理追求;对待批评建言,非但不虚心听取,反而滥用公权,派警察去抓,搞起“诽谤定罪”,以权力意志压制不同声音,这些都是不了解、不尊重民意的重要表现。鲁迅说: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 “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誓死扞卫你说话的权利”,这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自信。扣帽子、抓辫子,“不同即敌对”的思维模式,本质上都是狭隘虚弱的表现,无助于社会和谐的构建、健康心态的形成。
一个社会越是向前发展,就越需要多样的个性表达,越需要整合各种意见形成统一意志的能力。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不乏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反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就应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曾讲:“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在此,渤海郑重呼吁方正“碑剧”的主角———当地执政者,以包容的心对待“异质思维”,在对话中协调立场,在交流中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形成共识,推动思想观念的进步。这种包容体现的是素质修养,是一种“雅量”,更是执政为民的需要、法治社会的要求。
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当山河破碎、狼烟四起、强敌入侵时,当兵荒马乱、盗匪横行、民不聊生时,中华民族从来都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针砭时弊的人,指点江山的人,激扬文字的人。
当然,更多的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理智而不乏激情,淡定而不乏责任。在以辛勤劳动改善自己生存状况的同时,也在为社会创造着物质和精神财富。
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华民族多少次在生死关头,绝处逢生、东山再起,血脉数千年绵延不绝的生命力所在!无数网民对方正“碑剧”呛声,正是对中华民族利益的情绪化表达。有利益的表达才有相对的利益均衡,有相对的利益均衡才有长久的社会稳定。诸多矛盾冲突事件背后,往往是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
四、GDP不是万能的,领导求财心切也不能忘记历史,出卖尊严
方正县斥资70万为日本“满洲开拓团”逝者立碑,说白了是为了吸引日商投资,经济目的远比这些什么精神、什么主义来的实在。虽然方正县领导对此予以否认,但无论如何否认,都难以摆脱事实上的牵连。据8月3日的《南方日报》报道,方正县强制要求街头牌匾必须标有日文,否则就不给营业执照。据说,这是方正县打造“东北旅日侨乡”形象的手段之一。打造旅日侨乡固然可以,但有的时候,强制性的整齐划一、不容异见,权力的霸道劲儿就出来了。据说方正县有着35000人居住日本的华人华侨,但非用这种方式表达情感吗?
“展示历史,警示法西斯主义罪恶,展现中华民族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无疑是对的。问题是,这“宏大”的情感,人家领不领情?拥护军国主义,回避历史的那部分人,绝不会领情,你姿态放得再低,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给他展现历史,终究只是一厢情愿。
其实,发展经济可以理解,但要有独立的、有尊严的姿态,抛弃了这个原则,非但不能体现所谓的人道主义,反而连发展也像“嗟来之食”,是讨来的,要来的,用底线和原则换来的。
安徽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镇推出“鬼子进村”旅游项目,让游客扮作侵华日军,手握“三八大盖”嘻嘻哈哈押着“花姑娘”。这或许暗合了方正县走的道路,两地都标榜是要让国人尊重历史和了解历史。实际上,以这样的方式,国人记住了历史,但却不知道该以怎样的情感来缅怀这段历史!
我们所记住的历史,不能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道具,更不能匍匐在地,跪着,厚着脸皮无原则地滥用。
因为,要想赢得尊重,首先必须自重!
米尔网 www.junshij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