犟牛兄是个很激情又很理性的人。所到之地,所闻之事,都能用别样的感受和犀利的文笔予以和别人不一样的描述,这不,一部歌剧,又让我们领略了不一样的解读。
我有和犟牛相同的感知:那些为国捐躯,为信仰牺牲的先驱,先烈,先辈们,我是无比地敬仰。
从纯艺术角度讲,《江姐》也好,《洪湖赤卫队》也罢,无疑是建国后的精品。(我不懂,大家都这么说,那就是的)然而她的内容却是宣扬的阶级斗争,而且是你死我活的。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演出也好,传唱也罢,都是“必须的”。何况曲调上口,耳熟能详呢?
自去年以来,中国的电视剧就翻拍了不少经典,其中就包括《江姐》和《洪湖》。女主角是越发“革命”,在新韩英的脸上几乎看不到笑容;反面人物越发脸谱化,一看就晓得是坏人是叛徒。60年过去,现在,描述“国内革命战争”的影视剧充斥荧屏;一家省级卫视也是天天唱红,传红。一种形式的“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似乎离我们远去,而另一种“天天讲”却无时不在我们身边。
据说明年两岸要同时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那场革命以前的定位好像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革命,现在内地的所谓学者的新成果又好像是否认了“鞑虏”之说,讲是少数民族坐了中国的天下,中华压根就没有被外国统治过。照此推理,这百年前的内战还需要纪念吗?
再推而敲之:这兄弟相互残杀而立的新的国家,也会要行百年的大礼吧?那谁推翻谁的斗争故事还将继续延续,阶级斗争学说还得讲下去?《江》,《红》歌剧还将百年不衰?
俄罗斯出访中国的经典是《天鹅湖》而非《列宁在10月》;诸多国家建国都在百年以上甚至更远,而号称上下5000年的中华还只60有1,(经常有标语宣传祖国60周年,天晓得是有意还是无意)岂不是笑话!
前不久,襄樊改名为襄阳;春节期间,有朋友说“开慧”会改回为“板仓”的老名字,说是为了和谐(未考)。前者成本太高,后者倒是温馨——到板仓看开慧,总比到开慧看开慧上口些。
既然看《江姐》的毕竟中老年为多,当我们的相片挂在墙上的时候,我希望在中国传唱的应该民族之音而非党派之音。
或许,我这才是正宗的“另类”?
犟牛兄:你介绍我订阅的《炎黄春秋》已经来了第二期了。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