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镇印象
这次游夷望溪,在车上听说住在兴隆镇,心里便暗喜起来,因为我依稀记得,沈从文在一本什么书里说,他曾经和朋友一起从桃源坐船,溯沅水而上到辰溪去,途中曾在兴隆镇住过。在沈氏的笔下,二三十年代的兴隆镇,是沅江航运的重要码头,是个兴旺的古镇,一条麻石路,贯穿整个沿街而建的街坊,沿河则是大大小小的青石码头,运杂货到辰溪去的、运桐油辰砂到洞庭湖转长沙武汉的,各式各样的船,遇风或遇宿便都泊在码头上了。于是,山里的雄健汉子、湖区的白脸后生,几天的停宿,便为这古朴的小镇演绎了一出又一出色彩浓郁的爱情悲喜剧。
但是,车子一驶入镇子,我便明白,想要寻觅沈从文笔下的故事,已经是毫无希望了。下午转遍了整个镇子,一条丁字街,上边的一横是沿江的街道,下边的一竖是通往桃源的一条小公路,街边的砖房不土不洋,大多是楼下做生意,楼上住人,嘈嘈杂杂的,毫无特色,是时下最常见的农村小镇。沿河倒还有几个码头,但都明显地呈颓败之像,可能,是因为公路运输的发达,再加上沿沅江上下游都修起了电站(如临津滩电站),航运自然要受到影响的结果吧。
然而,惊奇总是在你意料不到的时候到来,第二天一早,我便被这种惊奇笼罩了。我起得不早,等走出门,街上已经有点儿熙熙攘攘了,原来这天是24号,逢集。我信步走到江边,冷冷的初阳刚刚从东山升起,碧绿的沅江里泛起了一片金黄,一只汽车渡轮正缓缓地驶向对岸,满江的金光便被犁成了一轮一轮的金浪,随着阳光的由黄转白,雾也慢慢地舒展开来,不一会儿,便白练横江,小小的渔船也就有点儿隐隐的了。慢慢地,靠岸的渡船越来越多,划子、机帆船、渡轮,每靠拢一只船,便涌出一群赶集的人来,于是,不一会儿,码头上、街道中,到处是摊贩,到处是人流,买的卖的,喊的叫的……这种情景,完全颠覆了头天下午的印象,我感受到了兴隆镇杂乱表象下所蕴藏的、沈从文笔下所描述的那种带有湘西风格的蓬勃和力量,这片兴隆景象,真没亏负“兴隆”这个镇名啊。
这里有个汽车渡口,我也不知道那边是什么地方,想来应该是连接着一条大公路的,因为我们进兴隆镇的路是条乡镇级的公路,路况虽不错,但很窄。
很奇怪,太阳一升起,江面上就起雾了,影影绰绰地看不大清了。
从汽车轮渡上下来的赶集人。父亲拉着,大儿子推着,小儿子坐在车上四处张望,很温馨,很家庭。
卖者。
看见没有,第二张是卖菜秧的,好像是辣椒秧子,我看见我们有位弟兄买了几把。
第三张那位老者在数钞票,看他笑得多得意啊!
这位老太太要单独为之立传。
看她脸上的表情是多么坚毅执着,就凭这她的执着和坚毅,战胜了智慧如海、巧舌如簧的张老三,让他为同一斤干菜付了两次钱。
虽然我当时牙齿很疼,但是也没敢到这个牙医摊子上去看病。
23号下午我们还到了竹园水库参观。看这张照片,里边的人真像是领导干部视察啊。
这都是在参观竹园水库时拍的。
游夷望溪时帮父亲撑船的小孩,姓翦,維族人。他利用不上学的时间帮父亲照顾游船,很懂事,很逗人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