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我的本命年,有人说本命年不宜外出,也有人说,属老虎的就是要多动动。不管别人怎么说,反
正我是已经下定了决心,要完成宿愿去西藏。于是就有了下面的行程与经历。
今年清明回乡扫墓,有朋友问,听说你去了西藏,怎么没见你的游记。真是不好意思,西藏行从2010年11
月就开始整理,先上了个来古村的故事,那还是因为有人向我索稿而写的。其它的却因种种事务缠身,拖
至今年4月才完成,赶快上了,与大家共享共勉旅途的经历与感受。
花甲之秋走青藏
宜君
一、应对高原反应
西藏是一块令人向往的土地,一直想去西藏,却两次都失之交臂。花甲之年决心走西藏,呼朋喝友后,6位DDIJ共同踏上了高原之行。
以我们的年龄,到高海拨地区旅行,高原病是一大恐惧。而从西藏回来后同龄的朋友们最关心的也是这个问题。我们此行的队伍中有一位两次赴藏的前辈,在她的部署下,我们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即从2000多海拨的青海西宁逐步升高,慢慢适应,结果到拉萨后,我们6个人基本上都没有很大的高山反应,顺利地登上布达拉宫则根本没有一点问题。
后来我们在西藏碰到的很多旅行者也都聊到了高山反应,其中并有对高山病有所研究的医生。有一个观点我很赞同,那就是要把高原反应和高山病分开。按他的说法,高原反应是长期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人刚刚到达高原地区后生理上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如果能够通过心肺及全身各个器官的调解,达到新的平衡,反应就会消失。如果这种不适应超过了心肺脑血管所能调解的范围,就出现高原病。高原病也有轻有重,轻的吸吸氧,休息一下就好了。重的是肺水肿和脑水肿,发生这种情况时,只要适当使用些药物,迅速下撤到低海拨的地方,就会没什么问题。
在预防高原病方面,我们碰到一些多次走西藏的驴友,他们说,登山运动员是不吃红景天的,他们只带很普通的感冒等药品,而红景天吃起来也是很昂贵的,而且还要提前多少多少天服。那位医生也说,国内把红景天吹得天花乱坠,但都与高山病的发病原理不搭界,而且从来没做过正规的临床试验。以我们的亲身体验也印证了这些人的说法,这次走青藏我是既没带一颗红景天,也没吃一口红景天。高原反应肯定还是有一点,特别是在超过4500米以上的海拨时,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应。对我来说这次走青藏,最管用的是葡萄糖口服冲剂,因为我晕车,有时吃不下东西,葡萄糖是补充体力最方便的,我后来走川藏线时也听说,那些汽车兵使用得最多的就是这个。不过,等到我走川藏线时,我们在藏区已经呆了超过20天,不管是上到4500米海拨的高山,还是通过5200米海拨的峰顶,我都已经能正常适应了。
登山运动员预防高原病的原则是,爬高,睡低。也就是白天可以登到高海拔的山顶去,但晚上要回到低海拔的地方睡觉。另一个原则是每天登高不要超过1500米,睡觉地方高度不要比前一天超过 300米。比如,从3000米的地方可以最高爬到4500米的地方,但要回到3300米的地方睡觉。上升过程应该是分级的,缓慢进行,在一个高度适应了,再往上升。一个玩笑的说法是,要是遵守这个原则,加上没有时间限制的话,老太婆也能爬上珠穆朗玛峰顶。而我们这次的行程对这个原则正是一个很好的注脚。我们从2000(西宁)-3000(青海湖)-3600(拉萨)-4000(日喀则)-5200(珠峰路途),大家的状态基本都不错。可是当我们从低海拨的加德满都一天之内回到日喀则,海拨一天之中陡增(1000-5000-4000)3-4000时,大家的反应可大了,头痛欲裂,彻夜难眠,还好我们已经经过了高海拨的历练,吃点百服宁什么的,很快就适应了。
这也就是我回来后告诉想去西藏的朋友,建议最好不要坐飞机入藏(当然,坐飞机出藏是最好的,那可以看到壮观的雪山),也不要匆匆入藏,那都会违反上高原的原则。如果你去过九寨黄龙、玉龙雪山等景区,也就是超过3500米海拨的地方,反应都不大,应该就可以适应西藏的海拨(阿里除外,因为阿里的海拨平均有4500米)。6位DDIJ的实践,正鼓舞我们单位的一帮退休人员,按此原则实现西藏游。(他们准备从成都飞林芝,适应下再去拉萨,最不济可以上布达拉宫,如果可以适应,还可再走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