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的怀念(二) 冬至马战行(1)
岁月悠悠,多少往事已渐渐淡如烟去。然而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湘南都庞岭下那一段江永知青岁月,却时常在我脑海清晰浮现。每当知青伙伴在一起欢聚,回忆起中桂山村那些往事,回忆一起同甘共苦的知青战友,就想起英年早逝的黄才幸。才幸离开我们已四十一年了,每忆挚友,我内心深处就会隐隐有一种不安;为她扫墓祭奠的心愿已经很久,却始终未能成行。
2010年我先生退休后,受聘于浏阳生物医药园医院。医院地处浏阳洞阳镇。北盛镇马战村和洞阳镇都同属浏阳北乡。(北盛镇马战村是黄才幸自江永转点到浏阳插队落户的村子,她遇难后被安埋在马战的山上。详情见我发湖知网《永久的怀念》-忆挚友黄才幸一帖)。去马战为才幸凭吊、扫墓祭奠,寄托对亡友的哀思是我和先生的心愿。
马战村是原国家副主席,王震将军的故居。一天正好有朋友约先生去王震故居参观。于是先生向村里几位年轻人询问起黄才幸遇难一事,几位后生摇头都说不知道。想想事隔四十来年了,年轻一代怎么会清楚呢。先生又转去问一位年约七旬的老伯,老伯听明白了,他沉思片刻,叹息说:“马战村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是长沙下放的知青、一个好妹子,命真是苦啊......”
当先生说要去山上为她扫墓,老人手指不远处的山峦,说已经有十多年没有人上山砍柴,(村民用上了煤、电及液化气,)山上的茅草长得好深,路蛮难走。你们又没来过这山上,去找墓要费把功夫哦。
先生这次去马战村,就得知了这些情况。
没过多久,先生周末回长沙告诉我:他已为此事拜托医院的司机小杨帮忙,并且热心的小杨已经开车先去马战打了前站,(探路、找墓地。)下周便可前往。于是周一早晨,我随先生乘车来到浏阳生物医药园医院。周二我去商店准备了扫墓的祭品,除了鞭炮、香烛、纸钱、水果,在花店我选了两小盆海棠花:才幸是爱美的,春天里她最喜爱采摘那漫山遍野的山花。我还准备了炒花生:我记得当年大队的知青都爱去赶允山“闹子”,(赶圩),“闹子”上人来人往,各种吃的用的一应俱全。过中午后喧嚣的“闹子”渐渐散去,才幸和我们挑着担子回中桂,一路走一路聊,一路边吃“闹子”上买的炒花生……
周三与小杨约好今日去马战扫墓。午后小杨开车来了,没想车上还有两位老人,他们是小杨的父亲和叔叔。(我称呼杨伯、杨叔)这两老兄弟听小杨回家提起扫墓一事,执意要来相助。说明一下:我先生也是1964年从长沙下放江永的知青,插队在红旗公社瓦扎弯大队,和我落户的中桂大队是相邻。文革动乱时期他由江永转点到浏阳北乡洞阳镇。(当时是洞阳公社)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上大学的知青。当年插队落户洞阳,在他人生最低谷时受到乡亲们的关爱扶助,和乡亲们情感深厚。先生插队的村和小杨家就是同一个村子。大学毕业后">毕业后先生在长沙从事医生职业,多年来老乡有病进城求医,遇有困难找他总是热心帮助。先生说对乡亲们他始终怀有感恩之心。如今的洞阳镇已成为国家生物医药园基地,先生退休后又受聘于此,不能不说与浏阳有难得的缘分。
我对杨伯杨叔的来到很感激,杨伯说:周医生对我们的情意、对我们的好总是在心里,平时没什么事情能为他出力,这次我们能不来么?
车子载着我们一行五人朝马战驶去。天气真好,蓝天白云、阳光明媚。我看了日历,今天是2010年12月22日,农历11月17日,今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
没过多久车已开到马战村,放眼望去一片田园风光,阳光下的鱼塘水波荡漾,路边一幢幢装饰漂亮的小楼房,映入眼中的是一幅新农村的景象。到了马战村,就望见不远处我们要去的那座山,山并不高。通向山里的是条很窄的泥路,我们下车步行。走到山脚下路过一口山塘,脚刚踏上塘边的小路,就感觉行走艰难,比人还高得多的挤密的茅草荆棘挡在眼前,你看不清脚下的路。幸有走在前面的杨伯杨叔一路用柴刀、镰刀在前面开路。先生不住地提醒,看清路再走,别一脚踏空掉塘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