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老屋》后记
人中禾火
出卖了自己,也出卖了朋友,便涂鸦成这部小说。在小小的浏阳县城里生活了五十多年,耳闻目睹了浏阳城区的历史变迁和风云变幻,一些普普通通的人物和平平凡凡的故事一直在脑海里萦绕。因此一直想以生我养我的浏阳为背景,以刘家老屋为舞台,让我熟悉的那些邻居和朋友们闪亮登场,为他们默默无闻的平凡生活唱一首惊天动地的生命赞歌。
虽然有这个想法已经很久了,但却一直末曾动笔。一是自己年轻的时候虽也笔耕不辍,但终究是一无所成,因此对写作失去了信心;二是现在应该是文学的低潮时期,人心浮躁,写出来也不一定有人看。加上当时也经常是公务在身,人也慵懒,因此也就一直只是在心里想想而已,并没有把它怎么当回事。
直到二0一0年八月改非退居二线,想想自己正是精力充沛的壮年时期,却还要坐几年的“冷板凳”,于是那发酵多年的写作热情终于找到了发泄口,并一发而不可收拾。
记得我是八月份改非的。八月十号我就坐在电脑前对着键盘开打。也没有怎么刻意去构思,更没有写出人物表、故事梗概、小说提纲之类的东西,只是想好了怎么开头(即小引)和怎么结尾(即尾声),自己要表达一种怎样的主题,就这么懵懵懂懂地朝着那个目标出发了。用我自己的话说是边想边写,边写边想,树倒临时裁。但我对自己驾驭故事情节和语言文字的能力一点都不怀疑。因为毕竟是读了几十年的书,写了几十年的文章,对小说更是情有独钟。因此一旦动笔了,倒也文思泉涌,累拾玑珠。期间有一部分章节把我以前写的长篇小说《寻寻觅觅》的部分情节都用上了,只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和人物身份的不同而作了些调整。这也使得我的写作速度得以大大地提高。
开打的时候我就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不影响我的正常生活,不把写作当一个任务来完成,不让写作成为我的心理负担,争取用一年的时间把它写完。但真正动笔之后,我就一刻也没有闲住过。虽然玩的时候照玩不误,但有空的时候却一直在争分夺秒。白天在办公室里打,晚上在家里打。到十二月十三日止,只四个月多几天的时间,三十六万字的小说初稿终于完成。但与此同时,我本是近视的眼睛,视力也有了明显地下降。
我写刘家老屋有一个很明确的目的:就是要以刘家老屋为载体,把生活在刘家老屋里的人的生离死别、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悲欢离合都尽我所能地写出来。我要让他们知道,就是他们那些普普通通的人物和平平凡凡的故事,写出来同样可以惊天动地地打动所有的人。我要让我笔下的《刘家老屋》看上去就是一幅无与伦比的浏阳风情画一样美丽动人。
我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不遗余力地宣传和推介浏阳。我要让所有看过《刘家老屋》的人在看过《刘家老屋》后,感觉到浏阳不仅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而且还是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地方。要象看过沈从文的《边城》之后想到凤凰去看看一样,在看了我的《刘家老屋》之后,也想到浏阳来走一走,看一看。因此我用了不少的篇幅写了浏阳的名人如李畋、谭嗣同、胡耀邦、王震、李贞等;写了浏阳的名产花炮、菊花石、夏布等;写了浏阳的风景名胜区大围山、道吾山、浏阳文庙、浏阳河风光等等。
写作和改稿的那段日子里,八十六岁的老母一直住在康复医院。我也因为不时地接到病危通知赶过去看她老人家。我一直想把我正在写小说的事情告诉她,好让她为当儿子的高兴高兴。但毕竟那时候她多数情况下已经是人事不知了。即便是我的小说写完了,我也无法让她老人家分享儿子的喜悦。十二月二十二日子夜,母亲与世长辞。
我曾经是母亲最得意的作品。《刘家老屋》却是我最钟爱的儿子。母亲只看到了她自己的作品,却无缘看到她儿子的作品了,这不能不说是母亲最大的遗憾,这也成为了我终身的憾事!
虽然母亲已经看不到我的作品了,但我却一直想把它推销出去。
一天,当我在看《浏阳日报》时,我看到了沙漠先生六十寿庆不请客不摆酒,而是举办个人演唱会的消息,这让我为之一震。于是我上了湖南知青网,上了浏阳知青家园。于是我象是见到了亲人一样,把我还是襁褓中的婴儿《刘家老屋》也带到了浏阳知青家园。
当有人夸我的“儿子”长得不错的时候,我陶醉了。特别是当我的“儿子”遇到了那么多的知音的时候,我更是喜极而泣。感谢家园那么多兄弟姐妹的热情鼓励,感谢阿瓜、事务长、沙漠、桡桡、风玲、赶集、东方等一大批网友的鼎力支持,正是有了你们的关心和呵护,《刘家老屋》才在家园有了一席之地!
不知怎么地,发完小说的最后一章后,我忍不住哭了。哭得泪流满面。妻子问我是怎么了,我说我自己也不知道。写这篇后记时,我几次泣不成声。几次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几次都差点哭出声来。都说是男儿有泪不轻弹,我不知道我这样激动到底是为了什么?也许是我有太多的话要说了,只是一时又说不出来的缘故吧!
现在我把《刘家老屋》都交给了大家,见仁见智,是各位兄弟姐妹们的事情了。如果我一直能够听到你们的回应,那我接下来的生活将会更加充实。因此,我会始终期待着你们的耳提面命!
再一次真诚地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