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代江永井边知青谢武陵(老丈)发帖——郭家大屋。

 
                                                                 
                                郭家大屋
    
 
                 原江永井边知青郭上之、郭放之两姐妹系1968年年底从长沙投靠其兄弟郭止之、郭立之来到莲塘大队的,紧排其后的朱煜亦是他们的同胞兄弟。亦随到江永井边莲塘大队。
     郭止之、郭立之于1965年随长沙一中高82班(全班为未录取大学者)整班(也很少见)一同下到井边公社杉木冲小农场。
     68年秋,井边公社对知青成堆的小农场(有46个知青,只有2户农民),派驻贫宣队进行了整顿,采取了“甩石头、掺沙子”的措施,所谓“甩石头”就是将一部分知青另行安排到其他大队。就这样,郭家两兄弟去了莲塘。与他们同去莲塘的还有陈克良、王美丽、谭凤林、范利群、罗来康、孙汉英、徐中柱、杨苹、李荫宁等;所谓“掺沙子”就是再安排几户外队的农民到小农场,同时将小农场与相邻的马灯夫妇所在的马山生产队合并在一起,进行统一管理和核算。
    老知青中一家多个兄弟姐妹同时下放的很多,郭家兄妹5个,加上原农艺队的向伟嘉与郭上之结婚后亦落户在莲塘,一共6口人同在一个队,共住一栋屋的(时知青戏称郭家大屋)恐怕还不多。
    郭家兄妹都是75年、76年后才回长沙。兄长郭止之更是“献了青春献一生(郭本人语)”,在江永,成家立业生子,直至本世纪初退休后(组织关系和户口仍在江永)才回到长沙定居。
    他们中的向伟嘉、郭立之则在前几年不幸因病逝世。
 
                      江永知青 谢武陵(老丈)记实

 

 

 

    一家五个子女同时下江永,可见当时上山下乡运动铺天盖地之声势。

   我与向伟嘉、郭上之同住一条街,走往甚密。向伟嘉在江永农艺队时特长是笛子独奏。招工回城后,有很长一段在厂搞保卫值班工作。向伟嘉木工手艺细腻,他和齐石坚帮我家打的几件家俱,大水淹了几次我都还留着。有次伟嘉来我家闲聊,我问他;“你笛子吹得好,我从你家门前路过,从冇听你吹笛呢?”他答:“一身如鸟扎(啄),哪有闲心哦!你想听,几时我到你家来吹几曲。”他的夫人郭上之,是操持家务的好手。家有两女儿上学,经济紧张,她不论天热天冷,每天在街上摆地摊卖针线零碎等。可叹前年向伟嘉不幸突发疾病去世。我是隔许久才知晓的。伟嘉是个乐观性格的人,待人宽厚,爱看书,会侃,他走了,他的笛音传到了天堂。今看武陵君帖子,有感而发。

让每个人在太阳下都有一个位置。

TOP

    “一家五个子女同时下江永,可见当时上山下乡运动铺天盖地之声势。”

  这不是少数,曾听高头王家说过;他们一家叔伯兄弟一共十几个人,也由桃川镇上赶到乡下去了呢!

人生已过花甲,去日无多,尽力追找快乐,过好每一天。

TOP

可叹前年向伟嘉不幸突发疾病去世。我是隔许久才知晓的。伟嘉是个乐观性格的人,待人宽厚,爱看书,会侃,他走了,他的笛音传到了天堂。今看武陵君帖子,有感而发。

呜呼,看帖后悲从中来。真是同病相怜,我家也有五个小孩下放农村,四姐姐去了母亲北方的农村,和一个当地农民结了婚,生了一子,自己不幸89年在乡下患病去世。一个哥哥宫力62年下到千山红农场.我和大弟弟宫健下到江永井边,我在井边管家大队;他65年一中毕业,下到井边杉木冲农场。小弟弟宫国下到江永白水,也是于90年不幸患病英年早逝。五个人现在还剩三个。想一想真是呜呼哀哉!

越是泥泞的道路,越能留下深深的足迹。

TOP

 

 

 

      周行:也许我的跟帖引起你的感伤。你的诉说里透着几多辛酸痛苦,读来我感同身受。你勇于进取,令我佩服。过去的都过去了,能享受今天的生活我们多幸运,让我们快乐地生活,珍惜每一个今天

让每个人在太阳下都有一个位置。

TOP

回复 1# 永明马灯

    我们家当年四兄妹,分别下在江永、郴县、沅江、怀化,正好与郭家兄妹情况相反,相同的是都下了农村。

    但我记得向维嘉在农艺队解散后,没回厂子铺,而是到了井边的李家,是后来又去了莲塘?

 

TOP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的上山下乡运动中,一家多兄弟姐妹下去的真的还不少。整班未录取大学也实少见。郭家兄妹们下到了一起也真是奇闻,只可惜苦了他们的父母亲,含辛茹苦帶大了儿女们却还要付出無穷的牵挂和思念。而下乡多年的郭家兄妹贡献了青春和一生。也真是我们这一辈人的悲哀啊。

谢谢马灯转来武陵的帖,希望谢武陵能来网上聊聊我们这一辈人的坎坷经历,我们知青的故事。

我家六姐弟也下乡去了四个,是下到了四个地方,江永、沅江、常德、长沙县。看起来有知青的家庭里,每家都有一夲经可念。

 

 

 

TOP

  正因为当年知青下得多,牵连广,所以在文革时期,各种群众组织中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年只要是知青的事情,几乎是一呼百应呢!
人生已过花甲,去日无多,尽力追找快乐,过好每一天。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