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2# 一笑了之
呵呵,知青小丫还冒去参与瑶池聚会,向往之至的心情即兴作诗,祝你聚会快乐!一笑兄感想截然不同,提起那时的下乡运动就满腔怨气,理解。你们的诗,我都认同,不同时期下乡是有不一样的感受,不过知青小丫的诗有些夸张。
一代知青,下乡有早有晚,务农有长有短,70年代前与70年代后下乡的知青,同是务农,命运却不一样,60年代末插队落户的,受了不少的苦,尤其是60年代中期下乡的老知青,成为100%的农夫,他们所受的苦才是真正的苦,他们已经完全融入穷乡僻壤,结婚生子,苦无穷尽,那种坎坷就如一笑兄的诗,火从心中生,提起蹉跎岁月,火从屁眼冒。而我们68年底随学校大规模下乡,虽是插队落户,当时下乡就没有想着要出来当工人,稀里糊涂下去,农活还没学会就做梦一样就回城了,时间很短。70年代后下乡的,更不用说了,比起老知青的苦,真是微不足道了。知青,相比之下,70年代下乡的较为幸运。当然,65年与60年代末期下乡的,一部份因招工由于“唯成分论”招工政审不过关,得到不公平待遇,到了70年代中期,工农兵大学招生,很大一部分直接推荐进入大学深造,这也是给予苦难的知情一种补偿。我的同学,因为政审,招工无望,在乡下比我们多干4年,后来直接去了大学深造,现在退下来,她的退休金是当年被招工部分同学的两倍还要多。她说:“想到这些,我的怨气烟消云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