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原创】新至善村(三十四)

 

  新至善村(三十四)


    在新至善村的20户中,有两家是我家在广西大学,南宁师范学院的邻居,这两家是13号生物系梁启燊教授和9号教育系杨继本教授。
    在新至善村里,我是先与那些孩子们玩熟后,再认识他们父母的,梁家也不例外。梁至匡只比我大一岁,个子比较高,跑的快,会爬树,胆子大,打架猛,村里孩子玩官兵抓强盗和五步抓人等游戏分边时,双方都喜欢要他。
    上文说过大肚皮用气枪打鸟,这枝气枪也打过野猫,村子里不少人家喂了鸡,野猫常偷吃小鸡,民愤极大。大肚皮为民除害,将这只野猫打伤后逮住,学当时电影里的那样,判处野猫死刑,实行枪决。将那受伤的野猫栓在到一棵树下,大肚皮他们站在三四米开外,轮流朝它打一枪,那野猫挨头几枪时还叫几声,后来就不吭声了。打了七八枪后,眼看它活不了啦,就要人将这死猫扔到村后山上处理掉,我哥哥他们谁都不敢去,但比他们小四五岁的梁至匡自告奋勇,拧着这只气息奄奄的野猫,飞快地扔在在村后面的山上。但第二天我们去找,却没看到死猫,传说猫有九条命,它可能藏到哪里养伤去了,这也可算是我们儿时的恶作剧。
    有年冬天结冰下大雪,大肚皮带我哥哥他们去岳麓山上玩雪橇,从云麓宫那条老马路上往下滑,滑到百鹤泉地段,那段马路很陡,右边是深壑,大肚皮他们都不敢坐雪橇滑下来,又只梁至匡一人敢滑下来,那些大哥哥们都自叹不如。
    梁至匡上附小三年级时,在岳麓书院前爬树摔了下来,将膝盖划开一大口子,骨头都看的见了,他挣扎着坐了起来,用手捂住伤口,请同学赶快去通知班主任潘老师。潘老师将他背到到学校后面的师院卫生科,医生给伤口缝了几针,他在家养伤半个多月,期末考试还是潘老师拿试卷上他家来考的,算是特殊照顾了。
    梁启燊教授在湖南师范学院是教动物学,我亲眼看过他空手抓蛇。那是夏天的一个傍晚,我们小孩在村中玩耍时发现坡草丛里有条的蛇,吓的尖叫来,梁至匡飞快的喊来他父亲。梁伯伯只着汗衫拖鞋,左手里挥动着条白布米袋,下到草丛里驱赶着蛇,我们站在坡上提心吊胆的看着,突然,只见他右手一伸,就从草丛里抓出一条近一米来长的蛇,顺手就塞在米袋里,出手不凡,身手矫健令我们这帮小孩目呆。
    梁家的孩子长年耳濡目染也多少对动物也感兴趣。梁巧匡是梁至匡的小姐姐,她上初中学习生物课,当老师讲到兔子的那章时,放学后她召集几个同学,就在她家的饭桌上将一只自家养的兔子解剖,与书上的兔子解剖图一一对照。梁至匡却对鸟感兴趣,他参加工作从江永回新至善村后,买了枝气枪,有空就上山打鸟,倒在他枪口下的鸟不在少数,都成了他的盘中餐。他最喜欢打竹鸡,竹鸡飞得不高,个子较大肉多味美。
    梁至匡的母亲刘素丽老师也在师院生物系教课,与梁伯伯同一个教研组——无脊椎动物教研组。1963年她升为副教授,但升官没发财,还是拿讲师的工资。夫妻双双都是教授,在当时湖南师范学院里极少,同在一个教研组里就更少见了。他们这对教授夫妇,每天都是一同去上班,一道回新至善村来,梁伯伯总是提着一弯把黑布晴雨伞昂首挺胸的走着,梁伯母紧紧跟随其后。
    在前面的文章里我曾提到过,梁家在文革期间遭受的损失是很大的,家被多次抄,抄走了不少值钱的东西。梁伯伯从小集邮,民国和解放后发行的邮票基本齐全,还有不少珍贵的清朝的龙票,也给抄走了。
    1968年夏,省工宣队进驻了湖南师院,在一个晚上,突然对全院认为有问题的教师干部家里进行抄家,被抄家的达一百多户,新至善村里68户几乎有一半家被抄,然后将这一百多号人集中关进一个牛棚里,这牛棚设在师院二舍一楼。在一楼走廊里装上铁门,窗户安上鉄栏栅,与监狱无异。全院的“牛鬼蛇神”都关在这里过集体生活,在学生食堂吃集体餐,白天外出劳动,晚上学习。   
    大抄家的那个晚上,生物系的那帮学生特凶,将梁伯伯和梁伯母都五花大绑,按在地下罚跪,百般辱骂,当晚就将梁伯伯抓到牛棚里去了。他们家是被学生抄得最久的一家,只差没挖地三尺了,这一幕我们都亲眼看到了。
    梁伯伯被关进牛棚后,因他个子大,劳动强度也大,学生食堂里的那点饭菜根本不够,常有饥饿感。好在工宣队还有点人道主义,恩准家属每周三可来牛棚送一次饭。每逢周三,一百多家属络绎不绝来牛棚以送吃的名义探望亲人,送来的饭菜还得经过工人看守的检查,怕夹带别的东西,同时还不准送好点饭菜来,说是不利于思想改造。梁伯伯是广东人,喜欢煲汤,他就嘱咐来送饭来的小女儿刘巧匡以后送汤来,用红薯煲汤就可以了,接着用广东话低声说“多放些瘦肉”,那些看守都不懂广东话。红薯汤粉浊,瘦肉沉在碗底,一般看不到检查不出来,可蒙混过关。有次,刘巧匡到了牛棚门口才发现汤里的肥肉没捞尽,浮在汤面上很显目,赶紧用手指捞上来吃掉,送饭也要斗智斗勇。
    文革十年动乱结束后,梁伯伯也焕发出青春,参入了对杂交鱼的研究。但后来暨南大学求贤若渴,要他们夫妇去广州发展,梁伯伯和梁伯母都是广东人,也有回老家的打算,便同意前往。虽师院再三挽留,但文革时给他家留下伤害实在太深了,难以磨灭。况且,他的两个女儿和小儿子刘立匡都已在广州工作了,所以去意坚定。梁伯伯于1979年携夫人刘素丽副教授一道去了广州。到暨南大学后不久,梁伯伯就担任生物系系主任,刘素丽副教授也升为教授。梁家只留下大儿子梁至匡一家在长沙。梁至匡在附中工作。
    刘素丽教授是2006年在广州逝世的,一年后,梁启燊教授也跟随夫人去了。梁启燊教授去广州后,二十多年来只回过长沙三次,有次还是应邀来参加师大校庆活动的,他兴致勃勃的回到曾工作过生命科学院(即生物系)参观,却发现他亲手制成的动物标本却标上别人的名字,他大为不解。参加完活动后,他还到新至善村拜访老邻舍李盛华教授,也看望了我母亲,那时的新至善村还是老模样,他感慨万分,毕竟他们一家在新至善村生活了二十五年。
   
    我在新至善村(二十五)里说过,杨继本教授一家与我家在南宁师范学院时就是隔壁邻舍,后来随着南宁师范学院合并到广西大学,两家又一同住到了桂林。1951年我家先离开桂林,来到长沙,杨继本先生却去了华中师院。
    杨继本先生是河南郑州人,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获教育学学士学位,后又在中央大学研究院教育研究所教育心理学部读研,1945年获硕士学位,同年在桂林师范学院任讲师,1947年桂林师范学院迁到南宁,改名南宁师范学院,我家就在南宁与他家相识的,两家同住在南宁八角亭的师范学院教工宿舍里,还是隔壁邻舍。杨继本先生1953年底调到刚成立的湖南师范学院来,随之也搬来了新至善村,杨家住9号,我家是8号,我们两家又成了近邻。
    他们搬到新至善村来,最高兴的是我母亲,因为她同杨夫人宋美华女士在南宁师范学院时就很要好,一直到本世纪初宋美华女士去世前,她们都一直来往密切。宋女士个子高挑,是广西桂林人,说话带有桂林口音,声音好听,她也会说白话(即粤语),我母亲是广东人,她就用白话同我母亲聊天,她们俩很谈得来,一见面就叽里呱啦的扯上好久。宋美华女士有两个漂亮的女儿,大女杨美美,小女杨莉莉都在南宁出生,我也是在南宁出生的。
    我记得他们家刚来新至善村时,母亲曾邀请宋美华上岳麓山春游,宋美华带着美美和莉莉,我母亲带着我和哥哥在爱晚亭赏春,因拖儿带女的,就都没往继续上山了,下山在麓山馆吃的中饭。记得有道菜是油炸花生米炒香干韭菜,那花生米真香,令我终生难忘,从那次起我就喜欢吃油炸花生米了。
    宋美华把两个女儿打扮的花朵般,很逗人喜爱,美美很像母亲,也是身材苗条、也喜欢说话,细声细气,莉莉相对却显得沉默些。因两家挨得近,我常去找她们玩。1957年新至善村48家建起来了,杨家搬到新建的64号去了。可能9号是平房,两面是陡坎,地面潮湿,而64号是在楼上,室内还有自来水和厕所,条件相对比9号的好些。再有一个原因是她们有了个弟弟,叫杨为民,添了新丁,新居宽敞些。她们搬到新居后,我没去过她们的新家了,可能是长大了的原因,不便同女孩玩了,但我母亲仍常去她们家聊天。
    我幼儿园小学都是与莉莉同班,进入附中后她学英语,我学俄语才没在一个班了。但读初二时,却与美美同班了,一直同到初中毕业,所以我与她们姐妹都同过班。
    姐姐杨美美从小爱好文艺,能歌善舞,还在读小学时,也参加过湖南师院话剧团的演出,当时曾有一儿童剧团想招她去,但她父母认为她还小,要多学习点文化知识后再说。到了附中,她仍一心挂在文艺上,便给当时的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安波写信,想去音乐学院附中学习,安波院长给她回了信,说经音乐学院院务会研究,同意接受她,但她父母以同样的借口劝住了她,但同意她初中毕业后去。初三毕业那年,她踌躇满志,准备报考音乐学院附中,一早就跑到附中音乐教室里吊嗓子,请音乐老师给她指导和钢琴伴凑。音乐教室就在校传达室旁,当时我们一进校门就听到里面传出一阵高亢的女高音,不知是谁?后来才知道是她在练声,我们班的男同学都感到很惊奇。
    1965年刚入夏,就传来安波院长在北京病逝的消息,北京去不成了,阴差阳错,初中毕业后她竟到了长沙卫校。在卫校里她仍是文艺的主角,曾排演了歌剧江姐,她饰江姐。随之而来的文化大革命彻底粉碎了她想上音乐学院的美梦,她将安波院长写给她的两封信都烧掉,不想勾起那段回忆,现在她为烧信后悔了,要不是这两封信将是一个很好的纪念。
    杨继本教授来到湖南师范学院后,先在心理研究所工作,后心理研究所改成教育系,他就一直在教育系教书育人。他毕生从事和研究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青年心理、社会心理学、汉字心理学和心理卫生等课题。
    杨伯伯身材修长、儒雅,说话带有河南口音,说话娓娓动听,待人和气,文质彬彬。杨伯伯在教学上兢兢业业,讲课认真,回家后也闭门在家备课,很少见他外出。当时的知识分子被运动搞怕了,相互间很少串门的,怕运动来了说不清楚。
    但怕什么就来什么,1966年的文革浪潮席卷湖南师院,杨伯伯虽然是党员教授,也没能幸免,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运动初期,教育系一个姓杨的助教带着学生来抄家,在他们家翻箱倒柜,将杨伯伯心爱的书画,夫人宋美华的金银首饰全部搜去了。被抄去的书画中有一幅是画家傅抱石送给他的画,那还是在桂林师范学院时,杨伯伯同傅抱石先生的胞弟是同事,通过画家的胞弟求到了这幅画,傅抱石先生只收了几块大洋的润笔费意思意思。这幅画是杨继本教授的心爱之物,一直珍蒇着,还有一幅鸟的工笔画,也是心爱之物,被抄走后便都没有下落了,使他痛心疾首。杨助教带学生来抄家时,莉莉默默的坐在她的床沿上注视着这一切,这位姓杨的助教以前常来拜访她父亲的,怎么转眼就变成另一个人?
    抄家后,杨教授被关到教育系的隔音室内,当时是各系的“黑鬼”由各系负责看押,教育系就把做实验的隔音室用来关人。杨教授给关在里面,家人只准每天送一热水瓶水来给他,吃用就这一瓶,其他吃的一律不许送,莉莉天天就去送热水,送一瓶水去,将空瓶带回来。到了1968年夏,工宣队进驻湖南师院后,杨教授被工宣队再次关到牛棚里达半年之久。也是莉莉每星期三往牛棚里给父亲送饭。随着天气变凉了,怕饭菜在路上冷掉,她就拆了个旧棉袄,缝了个棉布袋将饭菜包起来,送到杨教授手里时还是热乎乎的。
    杨教授从牛棚里出来后,被发配到师院的平江学农基地劳动。当知识青年下农村的指示下达后,莉莉没与附中的同学一道下放,而是独自一人去了桂林附近的农村,她外公在桂林,到桂林是她母亲的意思。相比之下桂林的农村比湖南山区湖区的地方都好些,桂林是他们的老家,有亲友照应,父母亲放心些。还有就是要莉莉去桂林打前站,当时她父母认为在师范学院看样子难呆下去了,打算全家一道回桂林去。
    同时,美美也卫校毕业被下放在芷江,1971年才被调回长沙来工作。这时他们64号的家给安排住进了另一户,这户人家是李少康和向大威老师,也就是李谷一的父母。我在前文也说过,李家原住在新至善村的26栋42号,因他们的子女都在外面工作了,师院强行要他们搬来与杨家合住一起,杨家有四间房子,就留里面相连的两间房住,腾出靠外的一大一小两间房给李家住,关上门他们就是一家人了。前文说过,只要没演出任务,李谷一星期天都会回来看望父母的,杨美美也是星期天从单位回家来看望父母的,所以同李经常见面。美美也爱好文艺,与李有共同的爱好,她们很谈的来。
    莉莉却在桂林成了家,后跟随先生全家去了广州。值得一提的是她们的弟弟杨为民,他曾是湖南省撑杆跳高队的运动员,1984年参加了二十三届洛杉矶奥运会,现在是湖南省体育局高管。
    文革后,杨伯伯的学识得到了重视,他担任了湖南师大校务委员、学术委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历年在国内外发表五十多篇论文,还出了许多专著,主编了一本《汉字信息教学语输入字典》。 杨伯伯71岁才退休,退休后还被师大返聘了4年,1993年75岁时才正式离职。杨伯伯今年93岁了,行走要靠轮椅,听力也差了,要通过笔谈才能与他交流。替我母亲去拜访杨伯伯时,他将他的座右铭送给了我,我刊登出来作为本文的结尾。        

 杨继本先生的座右铭
    兰香书香,室静生香,爰名书斋曰:静室。旨尊圣训,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务本立本,尽心尽力。循贤諭: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或成或败,不骄不馁,铭以自省自勉,自持自慰。        
                       丁丑八旬道生陋识

抢个沙发,欣赏小波兄的“记忆复写”!

TOP

 

谢谢去西奇好文章。

早几天走过我同学的父母住的小楼,发现它与新至善村有关系,接着就发现我走进了楼主的新至善村,有意拍了几张图。

1 30.jpg

我同学的妈妈住在这小楼里。

2 31.jpg

 

3 32.jpg

 

4 33.jpg

 

5 34.jpg

 

6 35.jpg

 

7 36.jpg

 

8 10.jpg

马路上的至善楼

TOP

回复 1# 去西奇

 

谢谢去西奇兄的好文章!那位会唱歌的漂亮姐姐是不是在跟我们一起唱合唱啊?

TOP

合唱女高里有一位美丽的女士,就是杨教授的女儿吧。

 

去西奇可以把至善村的儿时伙伴都邀到靖县唱歌啊,可惜他们大多不在长沙

TOP

 

 

    可惜了那些清朝的龙票!那时抄家抄走了许多好东西。运动后期,返还的都是普通的物品,稍微值点钱的都不知去向了!

TOP

抢个沙发,欣赏小波兄的“记忆复写”! tsy8012 发表于 2011-12-20 18:07

 

  谢谢唐老弟的关注!你要保重好身体!

TOP

  谢谢去西奇好文章。早几天走过我同学的父母住的小楼,发现它与新至善村有关系,接着就发现我走进 ... 蔡家湾 发表于 2011-12-20 19:17

     

      谢谢蔡家湾兄将新拍的新至善村照片发上来,你同学的父母就住在一栋?这真太巧了,我母亲家是新至善村的平房,就在1栋的右上方,站在他家的阳台上就可看到的。新至善村1栋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见缝插针建起来的,比老新至善村晚了三十年,那里原来是村子里的一块平地。你照片中的8栋是楼房,不是我家,蔡兄的照片中有一张是李谷一的父亲住的那栋房子,照片中的那位女士是你的夫人?请代向她问好!欢迎你们来新至善村做客。

TOP

回复 1# 去西奇   谢谢去西奇兄的好文章!那位会唱歌的漂亮姐姐是不是在跟我们一起唱合唱啊? 信马游缰 发表于 2011-12-20 19:21

 

    

     信马游缰猜的没错,就是来唱歌的那位杨女士。

TOP

合唱女高里有一位美丽的女士,就是杨教授的女儿吧。   去西奇可以把至善村的儿时伙伴都邀到靖县唱歌 ... 立立 发表于 2011-12-20 19:48

 

      谢谢立版,这次达因通知我来唱歌时,要我再邀两个人来。我就请了杨女士。她喜欢唱歌,眼下她在省老干歌唱团唱,还有她的独唱,她对我们这里感觉还好,为到这里来唱,还谢绝了另一个合唱团的邀请。

TOP

        可惜了那些清朝的龙票!那时抄家抄走了许多好东西。运动后期,返还的都 ... 落家山人 发表于 2011-12-21 10:09

 

     

       张兄说的没错,“运动后期,返还的都是些不值钱的东西。”梁家的邮票册虽然后来还回给他了,但最珍贵的清朝龙票却没有了,也没有个说法。谢谢张兄!

TOP

      

     不好意思,将本文作了些修改,增加了一点新内容,也删掉了一些。再次感谢各位!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