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气横秋,本不想在这里碍眼的了!但看到家园众多摄影家拍摄的《秀美浏阳》美丽照片,就又按捺不住蠢蠢之动,打算发几篇古城浏阳的文字出来,或许对大家拍摄的秀美浏阳现状也是一种对照参考?所以冒昧了。
古城街巷
五十年代,当我随家人来到这座湘东边远小城居住的时候,浏阳还是保存了一些古香古色的。在这里,我度过了我的少年时代,我熟悉那些街巷,就如熟悉我的手指一样。
那时侯,浏阳只有两条如丁字相交的长街,从东往西的长街合称为了朝阳街,其实依次包括了古时的正东街、高升街、粮仓街、太平街、升平街等街道,东起水门口,西至西门新汽车站边,也不过三两百米长吧,石板街道两旁既有木版店铺又有新修的红砖楼房;在这条街的中间部位则伸出一条丁字腿的大街,一直连到北门岭上,称之为紫薇街又连接北正街,这两条“丁”字街道就构成了浏阳作为一座县城的主体。然后,连接这两条大街的,还有几条逼仄的街道,称为嗣同路、才常路、圭斋路。这几条被冠为路的街道,是为了纪念浏阳出现的几个著名人物的。与这些街道经纬串联的是一些小巷,有梅花巷、柴家巷、蛟龙巷、磨石街等等。而河南岸,则匍匐着一片低矮的瓦房茅舍,形成一条杂乱的逼仄街道,称为南市街。
这就是当时的浏阳城,只存有屈指可数的几条街道,所以叫做城关镇。旧时的城墙已不复存在,四门也只留下名字,不见城楼了。
但我总觉得这些街巷的名称,很富有一种历史的内涵,一种难以说清道明的意境,一种悠悠然幽幽然的诗意,比现在所改的名称要强得多了!譬如:朝阳街现在改名人民路,紫薇街现在称北正路,而梅花巷则拓成了三条街道,分别叫什么梅花一街,二街,三街!我总觉得这些名称的改变,都失去了些历史的意境岁月的诗意,十分可惜!幸运的是纪念谭嗣同、唐才常、欧阳圭斋等几位历史名人的路道还保留了原名。才常路,那条我曾经居住过的街道,甚至还修起了一片供市民休憩的广场,但旁边有个酒店,曾经冠上“财常”二字,英雄的唐才常泉下有知会做何想?“才常”而变“财常”,那酒店名字使人觉出一种铜臭的味道,不知是时代的进步还是人心之不古?
在百废待兴的五十年代,浏阳还是随处可见到许多古城存留的历史遗迹的。东城的升冲观,虽然破败,但还遗迹尚存,在传说孙思邈曾经洗药的地方,一座称之为“洗药桥”的较为宽阔的石板桥连接原来廓外的东街口。洗药井的遗迹亦在,孙隐山上树木葱茏,我们常常在课余流连那里。在西城,高耸的八角亭也在菜蹊中傲然挺立,特别是后来做了醴浏铁路管理处的地方,青砖砌起的一座大观连着一座大庙又连着居士林,是一片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而北边作了中学校址的孔圣文庙,则还金碧辉煌。在那些街巷中,还有着许多青砖砌成的集族而居的大屋,尤以梅花巷最为完整。我一个同学位于蛟龙巷的家,小院里两株橘树两层小楼,那种幽雅恬静,似乎给我留下了对古城的难以磨灭的记忆。
逼仄的石板街道当然是历史的陈迹,与现代宽阔的沥青大道没法比拟了,当然并不值得留恋的,否则还有什么进步可言?但石板街道的岁月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特别是那些长长历史岁月留存下来的亭台楼阁,那些人们口耳相传的浏阳八景陈迹,与今天的新貌结合起来,浏阳城,作为一部古老与新巧的经典,就呈现在人们的视野和心壁中间了!
没有历史就没有现代,没有过往的美丽就没有当今的辉煌!当人们在津津乐道现在的变化和辉煌时,我却首先把目光投向了历史和过往,对古人画笔般描述的浏阳,就有了一份遐想,总是想象着那历史的城池图画和过往的秀丽山川,总在现代的辉煌中怀缅那些秀美与诗情。尤其是被称为浏阳八景的一些地方,往往引发思古之幽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