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极地行之北极、东极
宜君
今年7-8月,与几个旅友去了趟东北,不小心就走了几个极地。一路行虽远没有去西北偏远地区那么艰苦和风光奇丽,却也增长了不少见识。
见识之一——黑龙江之大与中国省际版图变化之谜
7月中旬,我们到达哈尔滨之后并没有停留,马上就去了漠河——中国最北的一个县。坐上火车后才知道,我们的行程时间需21小时,里程差不多是1300千米,超过深圳到武昌的距离。回来时我们没买到快车票,只能坐慢车了,行程时间更增加几个小时,只坐得是昏天黑地的。很长时间没坐过这么长时间的火车,这才发现黑龙江真大,我们还没走它最长的线路,就走了这么远。一查资料,黑龙江的面积有46万平方千米,在全国省区面积中位居第六,比广东省大2.5倍,比湖南也大2倍,是仅次于四川省的汉人居住地,可它的人口只有四川省的一半不到,也和新疆、西藏、内蒙一样是几个疆域辽阔、边境线漫长的省区之一,所以我们只要是走到了黑龙江的边边角角,很容易就跨上了中国的国界线,有时候一跨还是三国。
坐火车旅行不失为了解当地民风民情的一种方式。天亮后,我们边看风景边聊天,在漫长的火车行进中,我们了解到一个很特殊的情况。昨夜上车后我们已睡过了黑龙江两大工业城市:大庆和齐齐哈尔,窗外的景色已是郁郁葱葱的林地,满车的乘客中大部分都是去加格达奇和塔河的。加格达奇,一听就是个少数民族的地名,询问当地人,果不其然,它是鄂伦春语,意为樟子松生长的地方。当地人并热情地告诉我们,这里已进入大兴安岭地区,大兴安岭行署就设在加格达奇。加格达奇在地理位置上属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应该归于鄂伦春自治旗管辖,但实际在行政上却隶属于黑龙江省,一直以来都是由黑龙江管理。我们赶快翻开随身带的地图,真是的,我们的铁路线正行进在内蒙古境内,地图上内蒙古版图的西部直深入黑龙江好大一块,只留下塔河、漠河两县在黑龙江、乃至中国版图的最北角。
我们追根究底地去了解这种特殊行政关系的历史渊源,后来才知道,加格达奇行政区的特殊地位在官方的解释中是由于我国在六十年代开发大兴安岭林区而演变形成。早在建国初国家进行东北地区森林勘察时,加格达奇因位于大兴安岭中心地带而成为开发大兴安岭林区的重镇,经过六十年代的林区大开发,到七十年代,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了加格达奇区,为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大兴安岭是至今东北地区惟一的“地区”,全区以各林场、局为主,居民多为林场职工,因而全区城市化水平高达90.4%(2001年统计数),2003年实现GDP50.2亿元,人均GDP在黑龙江仅次于大庆和哈尔滨,高于其它10个地级市。
当然,这种特殊的行政和地理归属也有民间的解释,说是建国初鄂伦春自治旗和呼马县都属于黑龙江省,六十年代划分大兴安岭特区时将它们与其它4个县划入特区,到七十年代省际边界变动时把鄂伦春和呼马划到了内蒙,但大兴安岭地区仍然保留着地跨两省的疆域,大兴安岭行署仍在加格达奇,成为属地与行政管辖不统一的一个特殊地区。据说当年内蒙的领导乌兰夫在讨论省际疆界时提出,要把内蒙的面积划得大一些,以超过外蒙古,说明我们对蒙古的领土是历史以来就拥有的。民间的说法无法考证,但多少也使我们了解了这些省际疆域变化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但有一点是已经肯定了的,由于大兴安岭地区地跨黑龙江、内蒙古两省区,黑龙江省因为这个原因每年都要支付一定的土地补偿费给内蒙古,而内蒙古近年来一直在要求收回加格达奇和松岭区两地,这已经成为了一个遗留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