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下为公”出自于《礼记.礼运》,应该是孔子的思想,但是后人托言的,但既是载在四书之中,也是儒家的经典了。它应该说是儒家学说里关于理想社会的最佳描绘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在这样美好的大同社会里,国家政权不是哪一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老百姓的天下。这是孙中山先生毕生奋斗的理想,也是他所倡导的三民主义的极好注解。
即使在今天,即使由今天推想未来,凭我们对于现代世界的感知和我们对于过去世界的解读,很容易找出“是谓大同”中的乌托邦的意味,也很容易找出颠覆这个理想桃花源的道德黑洞。但我还是被孙先生折服,进而被我们天才的古代圣贤折服。我所折服的是那种以天下苍生为念的博爱,是以天下的安宁幸福为己任的责任感。
孙先生为同盟会指定的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是被当时的社会状态催生出来的理想。那个时候,不管是李鸿章的洋务运动还是康有为的维新变法,不管是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还是义和团的“扶清灭洋”,都无法阻挡一张张卖国条约的签订,都无法阻挡一寸寸国土的丢失。中国人饱受帝国主义欺凌,而清王朝又无能为力甚至助纣为虐。于是,他认定只有革命,只有用武装推翻旧政权,才可以解救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同胞,才可以实现民族崛起,他成为喊出“振兴中华”口号的第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