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章神游——兼析闯王归寂
文并摄影:一笑了之
(本文图依法享有附于其上之著作权益,非经授权,禁止采用)
到湖南省宜章县旅游,没准须臾之间,你就成了富甲绝伦的一方大亨——这话初听起来,像天方夜谭、痴人说梦。但真正了解了旅游资源冠盖全湘,文物古迹不逊西安、紫禁城的宜章之后,你会发现一切皆有可能,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如梦、如诗、如画的宜章,既能把人带到远古洪荒的拓漠蛮夷时代,让人在古洞溶岩中感受远及无垠的天籁雅韵;还可让你漫步在秦皇时代开辟的古代驿道,于保存完好的宋明时代建筑群中发思古之幽情。你可站在大气磅礴的莽山之巅,抒发激荡在心中的澎湃豪情;亦可身处神秘温馨的深山瑶乡,感受别具一格的民风民俗……
入住海拔1600米的森林宾馆,阵阵凉爽适意的清风吹得人忘记了时值7月流火的季节。小时候朗诵古诗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时曾产生疑惑:百尺高的楼,怎么可以摘到星辰啊?在这里,我得到了答案。天黑的时候,同行的夫人打开窗户,突然惊奇地对我说:“快来看,满天的星星我们都可以摸到呢。”我急急地走过去,没有错,夜空如洗,繁星闪烁如颗颗钻石,镶嵌在墨玉般的天幕之上,生生地就在触手可及之处……
说宜章有宝可寻,并非空穴来风,这源于闯王李自成折戟燕京以后的去处。大顺军队破北京后不久,便兵败南窜。其在京城掳掠的大明王朝倾国之财,却没有拱手留给清军。几百年来,大顺军队的最后归宿,一直是不解之谜。那数不胜数的金银财宝的下落,更是引发猜测无限。虽然史学界对李自成的死归纳了几个去处,但真正让人信服的地方始终没有定准。上个世纪80年代,莽山林管局修建湖南省海拔最高的莽山水库的时候,施工人员曾从泥土中挖掘出了相当数量的明代冷兵器。深山之中人迹罕至,史料中根本就没有莽山曾经屯兵的记载,何以出现这么多的兵器?这一事实,间接印证了在湘南民间流传的说法:闯王兵败后,余存的队伍选择莽山作为了最后的落脚点。更有一说,闯王曾用48匹骡子驮来财宝,分散埋藏在莽山四周的崇山峻岭之中。宜章播布得最为广泛的故事,便是各种版本寻找闯王宝物的掌故。
民间辗转留存的说法虽然包含以讹传讹的可能性,不足作为论证的依据。但闯王落脚宜章亦不是没有可能。斯地前可进湖南,后面依广东,山奇险路极陡。在缺乏交通通讯设施的年代,大隐深山如鱼游沧海了无痕迹,即使朝廷亦鞭长莫及无可奈何。有大明皇朝一库的财宝滋润,大势已去,并不脱俗的李自成难免不会随遇而安乐不思蜀。另外,有明一代,湖南瑶民起义轰轰烈烈,湘南地区的瑶民起义尤为其甚。朝廷为保持地方稳定,不惜花大价钱,拨巨款给内地派遣来宜章的军队修筑坚固实用的屯兵堡(当地保存完好的黄沙堡、蜡园陈家等)。这些占据着膏腴之地平时为民,战时为伍的兵将,为自身利益见,在镇压瑶民夺占财富方面极尽能事。由此与为了安身保命,不得不被迫逃亡高山密林之处的瑶民结下了血海深仇。世代与官家形同水火的瑶家子弟,很容易在感情上认同反抗朝廷落难的大顺军队。有群众基础,有高山密林掩护,有充足的钱粮支撑,精明过人的李自成为什么不能留在莽山以图东起?莽山地区不仅有许多地名与军队驻扎有关联,甚至不少的人外貌、性格特征(高鼻梁、大个子、精明尚武等)亦明显与湘南本土人有异。是否是陕人的后裔有待史学家、人类学家、生物学家去研究,可在这后面隐藏的闯王财物的去向,却不能不让有野心的人垂涎……说句笑话,在莽山漫步涧流登攀峭壁探幽峡谷的时候,保不定就遇到了当年闯王埋下的稀世珍宝,让你一夜暴富。虽然历代不少的人为了莽山寻宝的梦想,甚至倾家荡产。但前世的唏嘘岂能阻断后世的追求!寻宝的浪潮将一波一波地传承下去。毕竟,有谁能割离对财富的梦想……
建筑上明代痕迹十分明显。不少的瓦片、墙砖上还有明代砖窑的印记。有的青砖甚至是秦汉时代烧制的。何谓秦砖汉瓦,到了宜章县蜡园陈家便一目了然。
那一束清泉从陡峭的山间落下,跌宕起伏,如诗语般充满柔情
境内数不胜数的溶洞,千奇百怪的钟笋石乳让你目不暇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