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车窗外贴
我刚刚踏上知青网,就遇到对《风流云散》的争论,也不知深浅,贸然写写个人对其中人物的理解,所以就有了两个解读(不是如某人所说的一评二评,我没有水平也没有能力做评论,只是谈谈个人的一些读后感受而已。)却没想到招来了车窗外先生的一再骂声,这是始料未及的。
我已经发了几个问号惊叹号,本不想再讲什么了,但我想请诸君再仔细拜读车窗外先生的这些话:“佩服你的硬心肠,更佩服你颠倒是非的良苦用心和高超手段。”
“曾经从你发表的几篇文章中感觉到你也是个饱经苦难的女人,以为你是一个纯朴的女性。而今才识庐山真面目,真所谓日久见人心哪!”“你大可以信口雌黄继续解读下去了。”
这些话使我还是感到吃惊!突然我就变成了不“纯朴”的女性了,而且在“颠倒是非”“用心良苦”,“使用了高超手段”!对这些“恭维”,我似乎有点看法,本来得到车窗外的“赞扬”我嗤之以鼻无话可说了。但困惑几天反思几天后,觉得我还想就事论事就文论文来说说我对《风》文的看法。
我个人认为,《风》并不是一篇很好的小说,但也不是一无是处,我以为凡事凡文都要辩证地来看,总是有两个方面的。我首先谈谈个人对《风》文的不太准确的或者说不够成熟的几方面(牵及回答车窗外先生)。第一,关于人物。作者集中写了一个人,这个人叫王英俊(不是叫“沙漠一棵树”,最好别扯上我们的知青朋友的真实姓名,尽管是个网名。)写了他一生六十年的几个片段,甚至还不止六十年,父辈二十年有吧,子女辈二十年有吧,差不多一百年,要写出其一生经历,作者还是花了功夫的,我想还是先不要抹杀了作者的辛苦。是不是如同车窗外先生所说的,应该改为《一个流氓的一生》呢?我持怀疑态度。好像车窗外先生自己说要与作者商榷,但通篇一片骂声,贬得一无是处,并且破口大骂。原来这位车窗外先生站在车窗之外看,竟然“一目十行”。看完了,然后就生气了,就骂作者歪曲了丑化了等等(请看其原文)。这是不是商榷的态度?是不是老子说了就算的态度?我很怀疑,做文学批评,能以“一目十行”看完就做起批评来,真算得个天才评论家!而且一棍子将人打死,大帽子飞舞,伤及作者不说,如今又伤及我这个只是谈谈个人读后感想的无辜者,车先生棍子乱飞,唯我独尊,谁不同意他的意见,哪怕是象我这样谈谈对几个人物的读后感,也被骂得体无完肤,您自己是否觉得有些过分呢?原因只有一个:《风》里这个“流氓”竟然与N个女人有瓜葛,有染甚至还有性。好像鲁迅先生说过,人们看《红楼梦》各个不同,道学家看到的只是“淫”(不是原话啊),当然我们不能拿《风》与《红楼梦》相提并论,但车先生看到的只是一样。因为王英俊与N个女人有瓜葛,所以即是流氓无疑,这似乎武断了一点。我不说作者所写的这个人物是个什么蛮好的人,但也产生了怀疑:是不是文学形象都得是英雄是烈士都得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芸芸众生可不可以写?有缺点有错误甚至犯有罪过的人是否可以写?或者因为与N个女人有过瓜葛就一定是流氓呢?作为文学人物形象,不管其是好是坏,是英雄还是流氓,都可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个方面内容,使读者得到对社会生活的某些认识和警醒,写王英俊这样的人又犯了那种天条呢?再说这个人物与N个女人的关系,似乎也不全部都是流氓行为。与白皮,与蓝天鸽甚至与其第一任妻子的结婚离婚。我以为都属正常现象。有着传统传宗接代封建思想残余的这个人物,与其妻子因生儿子的事离了婚,似乎也属正常,因为他不是革命者,不是英雄“高大全”,他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受几千年封建思想影响也可以理解。至于与巧容的关系,在那个年代,其实也是有的,并不是完全没有,正因为他害怕因结婚永远留在农村,所以选择了逃避。我在解读中,说错了话用错了词。我的原意本是说他经不起农村姑娘巧英爱恋的诱惑,美的诱惑,以致青春时刻的生理心理冲动,两人通奸了。不小心用了“诱奸”这个词,并且说,英俊也是受害者,是指我们这些知青遭受的种种,是时代的受害者,英俊不上山下乡去就没有这样的事。(但从作者写的这个人物的性格逻辑看,也许在别地也会有此类事发生也未可知)我没有说清楚意思,以致招来车先生的谩骂,也使得一些朋友误解了我,我做检讨,我说错了,请容许我改正错误。车先生不容许也没关系,就算我那样说了,有大罪,你车先生何必转移对作品的高超评论(你本就那么地高超,可以一棍子打死人)而破口大骂我呢?我何罪之有?我何其无辜?对于小芸,不知你看到没有,主人公在做了苟且之事后,还是准备要与她结合的。只是两者均没有爱情可言,一个重色,一个要钱,最后如此结局。要说“流氓”,王英俊在这里做的真是一个流氓强奸犯的行为。应该谴责!所以我说是一个嫖客和卖淫女的关系,但小芸是受英俊之害才这样的,所以应该谴责王英俊。那是不齿的行为。但他既然做了之后还准备与之结合,也还算有点人性吧?只是后来两人闹翻了。在社会现实中,此种情形并不少见,何必苛求一个不是革命烈士的人呢?作者写的是真实的社会生活呢。我觉得你骂得有些过分了,所以才想以我的肤浅理解来解读解读,殊不知捅了你的马蜂窝,罪过罪过!因为我犯了文字错误(我本既才疏也学浅,水平之限,难免不犯错误)你就骂我,并且说如今识得了我的“庐山真面目”,而且日久见到了我的人心。我的庐山真面目是什么?你无权揭露!日还不久呢,你就见到了人心,你真是洞察秋毫!我说了几句读后感,就把我归入王英俊一类了,你良心何在?!我说了几句肤浅的话,你就几天里“日久见人心了”?你这些话,是否也扪心自问问,侮不侮辱别人的人格?!请问,你从哪里找到了这么多棍子和板子?横飞乱舞,打在同是知青的同类身上,你其心何忍?!看了你很多帖子,发现凡同意你意见的都视为朋友,凡反对你意见的就冷嘲热讽,甚至对我这个初登湖知网大雅之堂的人大加杀伐。就只能由你州官放火,却不许我小百姓点灯,你这是什么遗风?!我坚持认为,作为文学人物,《风》的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性格刻画还是鲜明的,塑造还是成功的。他写的不是英雄,作的也不是革命烈士传,单从文学形象的塑造而言,这个人物的塑造我以为还算可以。其他人物只是其陪衬,性格不明朗,我以为不算成功,其实作者是可以把其他人物也写活的,特别是那些女性的心理活动,可以写得更丰富些,人物的形象也许会鲜明些。这是作者的欠缺。第二,我想再就这篇小说的艺术价值谈谈。我认为这不是一篇成功的小说,如前所述,我以为写一个人的一生甚至包括父辈子女辈那么多年的事,要在一个十来万字的作品中包罗,亏得作者大胆,怎么可以做得到?虽然,作者以十几首歌串起来,但整个结构还是觉得拖沓,组成的内容仍然觉得松散,故事平平,没有起伏,没有跌宕,不耐阅读。尽管很多细节很生动,但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就失去了令人阅读的兴趣。特别是题目,如果按一位先生对“风流”一词的解释,那应该是毛主席写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那个“风流”才好,如果做另一种认识,我觉得不好,特别是加上一个副标题“一个男人和N个女人的故事”,以这样的标题来吸引读者的眼球,实在不怎么样,难免不造成误读,难免不被“一目十行”的天才评论家挥起棍子来!而且,通篇还写了些这个男人的另类行径甚至劣迹,因此就被人祭起“姚、张”的旗子来,大加杀伐。其实,作者还可以写出这些女人的各种不同态度各种不同心理,细腻一点,使她们的形象丰富起来。作者在创作中太受真人真事限制了,没有加强艺术真实的描绘,没有真正发挥些想象力,以致有些单薄,人物形象模糊。但作者也是一知青,不是作家专家,更没有你车窗外的高超水平,因此叫人读起来看出了明显的欠缺,于是就给持棍者有了可乘之机。幸好作者说这是未定稿,初稿,还是可以改进的。但修改时最好不要听车窗外的“遗风”意见,把王英俊写成革命烈士,写成慈善大家,连中国最大的慈善家陈某人也饱受争议呢!那些女人,你最好还是写丰满(请道学家不要把“丰满”一词读反了啊)点,性格丰富点。故事集中一点,不要太拖沓了,适当剪裁一下吧。我不是专业人士,但我是个认真的读者。说了点外行话,请作者莫见怪,但起码不像车窗之外的人那样以谩骂来代替评论。第三,也想简单谈谈主题问题。这个小说有主题没有呢?我以为有主题,只是不是革命斗争主题,也不是歌功颂德主题,它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主题,表现一个知青(尽管车窗外认为是被丑化了的知青)的一生经历的主题,或许能给人一些反省一些警醒。芸芸众生中,写写这样的人生世事未尝不可吧?都要做革命烈士,都要去歌功颂德,文学也就单一了。当然这种主题比不得那些革命斗争主题,歌功颂德主题,没有那么光鲜那么正统。社会是复杂的,人性也是复杂的,写出复杂的社会现象人生现象也许不是坏事。车窗外说作者歪曲丑化了知青形象,因此令这位正统知青大为光火,大为生气。但我要请问,什么才是知青形象?你车窗外给提供一种固定的正统的知青形象吧,让作家们按你的指示写吧。是不是要学《金光大道》学《艳阳天》学八个样板戏呢?要继续创造脱离生活真实的“高、大、全”英雄吗?文学必须是主流意识的宣传吗?知青在全国成千上百万,个人经历不同性格不同,难道都要是一个模子的人物?都要是你车窗外那样的正统道学家吗?都是象你那样挥起棍子胡乱砸人打人的吗?俗话说:人上一百,武艺皆全。一娘生九子,连娘十条心。知青中就只能有你车窗外这样的正统道学家,就不能有王英俊这样的“流氓”?!你似乎也太武断了吧!看你打棍子的行为,你才是最值得反省的一个!不知道你的“一目十行”怎么那么神,一下子就看见了“淫”!其实作者写的是王英俊的几段爱情(或者叫爱恋)故事,有的,比如与白皮与蓝天鸽,似乎碰都没有碰过,与巧容有性因而有罪,但也是两相情愿的,与妻子的结婚离婚实属正常,唯一犯罪的就是与小芸,王英俊犯了罪,做了荒唐事,但他也曾想与她结婚,只是不是爱情,纯为色与钱的交易,所以被你打成了流氓,他罪有应得!但是似乎公安局没有找他,他逃过了惩罚。这“淫”就在这里,“一目十行”者看清了没有?王英俊是个有缺点有错误的人甚至还对小芸还犯了罪的人,这是作者写的一个真实生活形象,你没有他的经历说明你“高大全”,但不说明世界上都是你这种“高大全”。作者写了王英俊几十年在社会上的经历与生活,他或许是个特例,但不等于没有这样的人(或能美冠为“知青”)。他不算个好人,革命者、慈善家、英雄人物,是一个有严重错误缺点的形象(甚至还有罪过),但政府都没有把他打成坏分子也没有抓去坐牢,倒是你站在车窗外者给他定了性————“一个流氓的一生”!至于他那些有些人性的东西,你就视而不见,不知戴的什么眼镜?我虽是最后一批收回城里安排工作的知青,但也去读过几年中文系,也啃过几本薄书。加上家学渊源,也喜欢文艺。但没有你车窗外的成就,可以随便伤人,倒也听老师讲过文学的功能最主要的是认识功能和审美功能(当然还有其他功能比如娱乐功能等)。这个作品我们不能说很好,但也能使我们认识到现代社会的种种美与丑,而且老师说审丑其实也是审美的一端。就算王英俊是怎样的丑,怎样的无赖,怎样的流氓,不也对我们向往美好事物提供了些对照吗?就那么值得你道学家一棍子打死?(何况,如果平心静气地读读,这篇故事未必如你那么说的一无是处)并且对我这个无辜解读者(重申:是解读的读后感,不是清远说的一评二评)施以棍棒板子并肆意侮辱我的人格?你凭什么力量?!
好了,因为车窗外的青睐,把我打了一通板子挥起一阵棍子,本来还有很多话想说,但还是打住吧。我这个人受过了许多苦难,常常逆来顺受,但看了你的帖子,觉得我行得正坐得稳,不需你站在车窗之外才识得了“庐山真面目”,更不需你“日久见我人心”。奉还你的棍子板子,收起你那一套!我怀着对知青生活的情感,本在写点我的一生苦难、悲伤、痛苦和欢乐,做个自传式的东西留给儿女们看看,并不想公之于世的。看了湖知网,看到知青朋友的美文,也便突发奇想,选出其中一些片段,写了几篇歪文发了上去,以文会友,向大家学习学习,以娱晚年生活。不想一脚不小心,踏进《风》的浑水中,招来了车窗之外的谩骂,真乃荣幸之至!但我不想再趟浑水了,我吃了饭不得消啊!在此敬告诸君,我不敢再登大雅之堂了,更不敢再接受车窗之外的“教育”了!哪还敢“信口雌黄”解读下去啊?还是留下地盘请车窗之外去“口狺黄呲”吧!我惹不起难道还躲不起吗?这是我对车窗先生的最后回帖,知道你还要谩骂的,我一概不看了,谢谢你的警醒!我人老珠黄,不想与你这种正统的有知识的“知识青年”讨论什么了。网站我都不打开了!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吧!谢谢你的人生教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