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2# 涂民 谢谢巴哥兄的好建议,我会认真考虑的。我想写已婚知青,但不一定就能写出来或写好。我的动机曾促使我动笔,但总因为眼高手低。我把做为前言的动机录在下面:
已婚知青
前言
在农村插队的已婚知青情况各异,招工招干招兵之后剩下来的知青有些是出身不好、社会关系复杂的,有些是以思想不健康为由而未能被公社大队推荐走。他们之所以在农村结婚,是因为回城无望,或是难以忍受孤苦;或是因为年龄太大了,不想一辈子单身。
对于出身 “黑五类”子女来讲,上山下乡是一条炼狱般的改造场。他们没有继承到父辈的一点财富,却继承了无穷的不公平对待甚至屈辱。
也有一些是思想特别好的先进典型,自愿在农村结婚生根,开花,结果。他们喊着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自愿选择了这条革命理想的实践路。实际上心底工里也只是为了当典型,戴着光环青云直上。
改革开放后,国家允许所有知青回城。如果不忍家庭破裂妻离子散的已婚知青,就留在了下放所在地就业。
已婚知青在革命时代是红色接班的弃儿,在经济改革时期是卸下的包袱。文革运动剥夺了他们上学的机会,长年累月的田野劳动,又使他们已有的科班文化知识逐渐从记忆中忘却。在转型经济中他们成了缺少文化的人群,他们顺理成章地做脏活,累活。在企业改制中,农民工堵死了他们下岗后再就业的退步路;学历高又年轻的新一代人堵死了他们进入白领的通途。
他们别无选择承地担了改革成本,是贫穷的群体,缺少竞争机遇的能力。他们一直在顽强地支撑,奋斗……
在上山下乡的日子里,他们有痛苦的烙印,也有美好的回忆。在回城的日子里,有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阵痛,有与时俱进的新生活。这一切都有必要记下来,让后代人对知青人和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个大致的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