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现在为止,《傲慢与偏见》我只看了两遍,都是跟人借着看的。参加工作后,买了这本书,便束之高阁了,难怪袁枚说“书非借不能读也”。对比采青有些惭愧,毕竟少了书卷的味道,其实也很喜欢这本书。
后来看一部农村爱情连续剧,不知怎么到从俗得不能再俗的打打闹闹的乡村爱情里忽然想起这本书(真有点亵渎不是?),后来才醒悟,若说那种动人心魄的爱情,这本书不及勃朗特姐妹的《呼啸山庄》和《简爱》,和莫泊桑的《一生》一样,奥斯汀更擅长描绘婚姻而不侧重于爱情。
奥斯汀是个智商不低的女子,伊丽莎白是她的理想,我觉得可能也是她的自诩。她的母亲给了她自省的觉悟,这让她从她的姐妹里跳出来,显出自尊自爱的特殊气质,她与达西的感情纠葛应该是奥斯汀本人个性的体现,很美,很清高。我们那个时代的看书女孩容易被伊丽莎白倾倒,在欣赏和羡慕的心情里仿效她的作派,这很自然。
可能我更早时所看的中国历史小说,还有一些古侠小说先入为主了,于是这些忧伤或诙谐或欢快的异域的爱情没有让我和自己的爱情联系,我在感情上疲惫和沮丧的时候,更相信因果宿命,更倾向于无力回天的自认。也有运用精神胜利法的时候,那就是对自己说:真实的生活都是炼狱一样的,可能自己还算好。我不是很喜欢做梦的那种,浪漫的色彩不浓,也就成不了诗人。我喜欢写《傲慢与偏见》的奥斯汀,是喜欢她的轻松清晰的讲述,喜欢她的鉴斟雅与俗、美与丑的思考。与芭芭拉.卡特兰相比,我更喜欢像她,像米歇尔,像勃朗特姐妹,甚至斯汤夫人这样的冷静一些的女作家。这也是我比较喜欢池莉,早些时候的张洁王安忆的原因。我不大喜欢爱情小说里的噱头,造美过甚不喜欢,扯远了。
谢谢采青,你吹的雅风很宜人呢,适合这个微凉的秋季。
如果我只能拥有一本书,我选(我的选择可能很乏味 ),我选《三国演义》。罗贯中,太能写了!如果规定只能选外国小说,那我选《悲惨世界》,冉阿让,太有故事了。还有那个埃德蒙邓蒂斯,但是没有冉阿让这样让人唏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