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小令三首

                      

                       西江月 二首

 

                        登楼

 

              数载洞庭归客,几番岳麓悲秋。江天烟雨渺孤鸥,

 

      往事何堪回首?

     

                襟敞好风知意,杯斟明月为俦。今朝乘兴上高楼,

 

      要看苍松挺秀。

 

                                                                   赠答

 

       往事终如流水,冬枯便有春荣。雪泥鸿爪莫伤情,

 

       海阔何拘于井?

 

       渐觉天时回暖,欣闻雀鸟争鸣。东风吹得满园馨,

 

       正是人间好景。

 

                                                    浣溪沙 秋菊

 

       小院疏篱野径幽,断无蜂蝶自风流,蟠龙翥凤画中收。

 

       不伴李桃争暖日,偏承霜露爱清秋,寒来犹放晚枝遒。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三日至十九日完稿

 

  正是人间好景,要看苍松挺秀。欣闻雀鸟争鸣,东风吹得满园馨。

   我虽不懂诗词,拜读佳作也能略感清新入胜,愿我们知青网情长久如此!

                                                          

TOP

很不错的!尤喜浣溪沙。

TOP

往事何堪回首?     往事那堪回首?
偏承霜露爱清秋,   偏承霜露爱深秋,
动二字不知失味否?

TOP

回复 2# tsy8012

 

谢谢!

TOP

回复 3# 蓦然回首

 

 承蒙厚爱了!

TOP

好诗知时节,深处感人心。一番肺腑语,透彻有真情。
文章为率性之作,得失在一笑之中。
惟愿遇见的你是睿智的

TOP

回复 4# 再上八景山

 

     “那”,仄声,失律了。
     “深”,只言秋时已晚,而“清”则更体现人的感觉状态。

TOP

回复 7# 一笑了之

 

 

 笑兄,过奖了! 

TOP

诗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清秋则为生造之嫌也。

TOP

回复 10# 再上八景山

 

诗?这是词哩!

 

生造?柳永词有“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TOP

诗词缘于一体,除特定句外,其平仄通用,如仄仄平平仄仄,可平仄平平仄仄,也可仄仄仄平仄仄。又如平平仄仄仄平平,可平平平仄仄平平,可根据词组来灵活安排。说得不对抺去。

TOP

回复 12# 再上八景山

 

建议:看点有关诗词格律的书。

TOP

诗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清秋则为生造之嫌也。 再上八景山 发表于 2011-9-18 10:56

 

在扯理手皮。都是论坛上的泰斗,都有自己的理论根据,是非将永远没有判断。还不如各自退一步,把格律韵脚丢一边,先检查诗词内涵是否丰富,是否打动人心。

我讨厌格律诗,一是人驽钝,懵懂懂事当儿即被老父耳提面命背平平仄仄平平仄,至今都不能运用仄仄平平仄仄平;二是思考再三,流传下来的许多经典诗词,大都没有中规中矩套在所谓平仄规矩上。人为的规矩,特别是几千年前的规矩,十二分地讲究,便失去了几千年后的乐趣。

 

文章为率性之作,得失在一笑之中。
惟愿遇见的你是睿智的

TOP

回复 14# 一笑了之

 

 

     中国古代有不论平仄对仗的自由诗体-----古体诗,如白话诗般随意挥洒;也有论平仄对仗的格律诗体-----近体诗,如乐曲般音韵和谐。事实上,两者各有所长,各有成就,各有乐趣,也随人选择。古人写诗都是不限于只写一种的,很是宽松随意,李杜白皆如此。

 

     寒乡觉得,今人非要作茧自缚,人为地将古体诗(包括白话诗)与格律诗看作势不两立,才是十二分的讲究,才是要不得的规矩!

 

     写意画和工笔画,各有各的味道。作者喜欢画绘哪种,观者喜欢欣赏哪种,都悉听尊便。但是,个人喜欢写意画,就说工笔画要不得;个人喜欢工笔画,就说写意画要不得。这都是要不得的,对吗?

 

     写意画和工笔画,只要画得好,寒乡都喜欢。

 

 

 

TOP

回复 15# 寒乡

     性灵佳构!浣溪沙尤甚。学习了。

TOP

回复 16# 六旬童

 

 

  “性灵”二字,下得好准!

 

    寒乡吟句,不喜用典,盖因于此。

 

   偷学随园老人罢了,老兄莫笑。 

TOP

回复 15# 寒乡

 

     赞同。或“古不乖时 今不同弊”为好?

TOP

回复 18# 六旬童

 

        用典也不是不可,能使诗意深厚。但诗作是让人看的,不知典者读来就隔了一层,还要翻书才懂,共鸣就不及时了。自己刻意用典,多少使原本流畅的情绪气脉变得有些凝滞,且多了的话,也犯稼轩词“掉书袋”的毛病。

   寒乡以为,用典很难。不是难在找不到典故套上去,而是难在自然贴切毫无斧凿上。故推崇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与“还来就菊花”的诗句,用典不着痕迹,雅俗共赏,深浅咸宜,耐人寻味。

   很多用了典的诗,令人佩服才学,但总觉得有些做作。也许是我太苛求了,但用典对于我,实在是很难的。

   不知老兄以为然否?

 

TOP

[color=Red]我们都不是语文老师[b],不必讲究太多的“平仄,用典”,只要基本的1,3,5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能表达真情实感就行。【b]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