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世路凭求索(一)
经常读到一些成功人士的文章,在对农民工、下岗失业职工的困苦表示同情的同时,还指出,如果这些人平时加强学习,多些努力,原本是可以避免困苦的。很有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意思。
每每读到这样的文章,身为失败人士的我就懊悔不已,当年如果再霸点蛮,也许能混得一官半职,也许已是富商巨贾,何至于让家人跟着受苦。
何谓“成功”,不同的人士有不同的标准。
在仕途中人眼中,科长认为当局长才是成功,局长认为当市长才是成功……,渺渺茫茫,永无止境。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只要不背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样的追求,无可指责。
在经商人士眼中,百万富翁认为千万才算成功,千万富翁认为亿万才算成功,富海无边,何处是岸。
只要来得合法,也无可指责。
在我等草民眼中,已不敢奢望按自己的志向去追求成功,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能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就是成功了。
这本是最低档次的生存需求。普通的平民百姓,要争得这种最低档次,还真不容易。
以邮政、电信、移动为例,那些制服整齐,容貌姣好,在熟练操作电脑的女孩子们,表面上光鲜亮丽,内心却有着很大的隐忧。她们中的大多数都是临聘工,临聘工的待遇比正编职工差了许多。更郁闷的是,她们的工作不稳定,工作几年后就得走人。原因竟是由于劳动法的一条规定:“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应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都是国有企业,都不愿意跟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国有企业尚且如此,何况其他。
一条看似维护弱势群体的条款却给弱势群体带来不利。
也不是没有一点希望。各单位每年都有转正考试,拿出十来个编制,让几百人去考,竞争之激烈不亚于考公务员。
也不是没有一点特殊。各单位都有些子弟在单位工作,是正编职工而且无需考试。
这里面有什么猫腻,不是圈内人士还真不知道。这种猫腻好像到处都有,人们已见怪不怪。
女儿在大四时参加了一次公务员考试,近百人争四个席位。笔试、面试看起来都很规矩,她以0.02分的差距排名第六而落选。一年多后传出消息,那次考试有猫腻,而且还不止一人。
女儿的一些有点背景的同学、朋友都能在机关、事业单位弄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而我女儿却只能带着家中仅有的一千元钱去深圳求职。
老子“成功”儿受益,我愧对女儿。
为了鼓励大学生参军,北京市出台了一项新政策:“每年从有大学文凭的复员军人中安排10%的人当公务员或到事业单位工作。”有人质疑,这是否又将成为官二代们独享的一项政策?如何保证平民子弟也能享受到?
社会就像是一座金字塔,各阶层一层一层往上叠,也一层层成几何倍数地往上递减,越往上数量越少,有一个挤上去就有一个被挤下来,社会底层永远是大多数。不能认为大多数就没有努力,就应该困苦。社会底层承受着整个社会之重,承受着社会变革的负面影响,承受着社会弊端带来的不公平不公正。许多的承受都是源自于“成功人士”的所作所为。
如果底层承受不住,金字塔是会垮的。
今年教师节,网上爆出一件事。一个已经教了二十年书的残疾人,他的代课老师的身份一直得不到转正,当地官员认为,给他转正有损当地形象。
什么逻辑?
我看那残疾老师何尝不是成功人士,只是他的成功被比他更成功的官员所否定。
谁言世路凭求索?汝不见,书生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