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吉首市西南20余公里,武陵山脉的崇山峻岭之中有一个苗家聚居的小小村寨——十八湾。这里周遭绝壁巉岩,壁立千仞,仅北向有一条羊肠小道,在纵横交错的沟壑之中蜿蜒而下,到山下公路集镇,“大湾十八个、小湾九十九”。村名“十八湾”即由此而来。fficeffice" />
云雾山中,人迹罕至,如此与世隔绝的“蛮荒”之地,居民的生存状态可想而知。讫至世纪之交的2000年,该村年人均纯收入仅600元,“光棍”倒多达60余人。名列省级特困村。
正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村落,正是这些纯朴的山民,却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壮举。
为了彻底摆脱世代相传的闭塞与贫困,十八湾村民齐心协力,全凭着自己的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历时4年,硬是在悬岩峭壁之中开凿出一条宽4米、长5.3公里致富之路。其艰苦卓绝,实在是惊天地、泣鬼神。
这十八湾地处高山之巅,重峦叠翠,宛如“世外桃源”一般,是苗族同胞世代聚居之地。如果说村民们劈山开路“走向世界”的壮举令人心生敬意,那这里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纯朴民风则让人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为了修路,几近赤贫的村民们捐钱捐物,争先恐后,从不计较谁多谁少,收条记帐被视为多此一举。
—村里唯一的小卖部就设在村长家的一间“火堂”屋里,货柜从不上锁,任人自行取货付款找零;巷口一个小小豆腐摊也同样如此。从没听说过什么钱货不符。
—更有趣的是,村里有只鸭婆,长年四处流浪吃“百家饭”,无人收养,因为没有一家说是自家丢失的。
—山里人白天都要上山干活,村子里经常空无一人,各家房门从不上锁,顶多象征性地插根树枝而已。全村从未发生过什么偷盗案件。
这类故事,同时代的尘世中人听来如同海外奇谈一般,而十八湾村民却视为天经地义。在他们看来,谁不这么做才真的不可理解。
这就是十八湾精神,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以说,自有中华文明以来,自强不息、诚实守信,便是炎黄子孙的核心价值之一。
星移斗转,沧海桑田。今天的问题在于,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怎么样使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传统美德,得以薪火传承、发扬光大。
平心而论,几十年来,我们关于诚实守信之类的宣传教育可谓大张旗鼓、不遗余力——这无疑很有必要且必须长期坚持下去。但是,勿庸讳言,长期以来,这种偏于一端“正面教育”收效甚微,道德信誉危机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沉重话题。
问题到底在哪里呢?的确是值得深刻反思的时候了。
众所周知,大凡要实现一个既定的目标,必得有一种正确的方法,否则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于缘木求鱼。而正确的方法显然来自于对问题的真切认识。在怎样提高全民道德观念的问题上同样如此。
“人是环境的产物”,“存在决定意识”。辨正唯物主义早已明确告诉我们,现实的社会环境对人的社会意识包括其道德观念有着密切的决定性的影响。也就是说,要提高人们道德水平,单靠正面的宣传教育来形成“自律”是远为不够的。而“他律”、即制度—成体系的制度才是人类美德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十八湾苗族同胞的精神境界,道德风貌固然可钦可敬,但要知道,这种美德的形成与传承离不开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封闭的自然环境,原始的或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有限的交往范围即“熟人社会”,都是支持这种古朴民风的外在条件(或者说“软制度”)。此外,大量的民俗学研究资料证明,我国苗、傣、壮等少数民族古老的乡规民约之中,无不严格规定了对不道德行为的处罚和制裁。至于从国家行政层面而言,至少自秦代以耒便有类似立法,如针对“见危不救”这类不义行为即有十分具体的处罚措施。在这类问题上,古今中外可谓殊途同归。大家熟悉的近邻新加坡,其社会生活井然有序,公民的公共道德水平之高举世皆知。这说明了什么?我们知道,人—乃至一个民族,究其本质属性而言,并无性善性恶之分,况且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历来不亚于人。老实说,人家“芳邻”高度自律的背后,主要是有一整套雷厉风行的奖惩机制—包括引人非议的鞭刑(且不说其有关立法的法理、伦理问题,就其效果而言,不得不承认行之有效。)
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待完善,整个经济社会也处于历史性的转型时期,各种多元化的道德理念价值观相互碰撞(当然还有此外的种种因素),必然会对人们传统的道德观念产生巨大冲击,甚至造成全社会的某种道德危机。直面现实,一味感概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作悲天悯人状,不仅于事无补且有几分矫情之嫌;而洁身自好,独善其身其实也难。我看当务之急不二法门是,找对方法,抓住关键,在坚持正面宣传教育的同时,切实加强有关制度建设——包括的信用体系建设。
当前,省委、省政府力倡依法治国,全力推进法制湖南建设工作,这无疑是高瞻远瞩之举,治本之策。在这个大背景下,与之一脉相承的我省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也一定会再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我们完全相信,以“十八湾”为象征的湖南精神,这千百年耒积淀在湖湘文化中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在崭新的历史时期传承不息,大放异彩。
十八湾,我向你遥致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