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28# 小精灵

 

   精灵姐姐从福建回来了?还是在他乡看小妹的帖子啊?旅途想比非常愉快吧,希望看到你带回一些见闻让我们开开眼界。谢谢你的夸赞!

TOP

回复 27# asd99999

    好的,就听兄台的,以后少打赤脚便是。昨天去了乔口,想去吃那言传中的乔口鲇鱼“鲶鱼?”,却没能如愿。

TOP

回复 30# 村里人

 

   村里人,难为你还记得我的狼狈,真是,我们在乡下还是有许多无奈和窘迫的。记得我和炯,她喜欢出汗,总是背上全被汗浸湿了,对比之下,我不太出汗,但我中暑,出鼻血,于是我常常被扶到田垄边的树下被人在背上扯痧,被人用冷水使劲拍后颈脖。那时候,多亏有你们这些伙伴相帮相护,才得以无虞的度过。我的这个出鼻血的毛病被儿子“继承”,他在北方读书时,我常常焦虑,怕他出现这个状况,于是也理解了当时我的母亲的心情。

   哦,这个事情我也是随口就溜出来了,过去好像没有说这个的机会呢。别小心眼了老朋友。老朋友保重。

TOP

回复 29# 行者无疆

 

无疆兄请看:你真还是个很优秀的幼儿园长呢!

 

无疆2.jpg

 

无疆3.jpg

 

无疆.jpg

 

你的建议不错。响应。

TOP

回复 35# 东乡妮娜

 

   我打赤脚因为是在乡下母亲管不住的地方,我的姐姐可没有那么多赤脚的机会,于是她从小就是文文静静的可人儿。妮娜姐你跑去看电影都打赤脚,看来你也在相对郊野的地方长大是么?印象里,我的脚板还没有被磨破过,夏天地面很烫人,踩在草上好一些,要不就在路边的小沟里淌着水走,不过水面也是热的。下放时,我们晚上跑很远去看电影还是一般不打赤脚,对上的伯娘婶婶们告诫我们蛇是专盯着女孩子咬的。

TOP

回复 37# 雨晴

 

   雨晴姐好!看见你总是很开心的。你的爱总是很温暖易山的心。人也好,文也好,在雨晴姐宽厚豁达的性清里,易山总是享受纵容和许可,这样的幸运小妹总会珍惜的。落霞姐写的歌我总是记着,天上的轻云随风飘来时,就是山水又相逢的日子。雨晴姐姐保重,期待见到你!

TOP

    我也喜欢打赤脚,整个热天我是很少穿袜子,所以买的袜子可以穿好长时间。可能现在放脚,脚也不会长了。我一直是穿35到36码的鞋。我羡慕你们脚大,走路稳当。谢谢易山的美文。

TOP

回复 45# 易山

       易山你好!我住在集镇上。工厂距集镇有二三公里,每逢周末放露天电影。沙石马路常磨破脚板皮。路边草多,晚上不敢走,像你说的,怕蛇咬。

TOP

        这个话题由我而起,想不到竟然引起这么多人的回忆,尤其是易山、晏生、耕云播雨还写专帖。颇有些抛砖引玉的得意之色。

  各位大哥大姐的人生阅历比我多,又有幸生活在便于打赤脚的南方。其实我写的那点子事真是不算什么。一件小事,反映出各色人等的多彩生活,让我了解了更多的事情。收获是大大地!这说明,大家都曾经有过共同的生活,共同的感受,一叶而知秋。这几天,大家都在议论打赤脚,在下不才,能为大家提供一个众人都喜爱,都感兴趣的话题,很是欣慰。

   顺便提一句:删妹的回帖中说了句湘乡话,咱来挑个毛病,应该是“依里噶”。对吗?

靖县是我家,我们都爱他。

TOP

我在农村近四年,去的时候穿35码的鞋,回来时穿37码。我总是猜想,如果我不下放,被母亲管住我的脚,难道从18岁到22岁,我的脚当真就不长了么?有一点可以肯定,我的个头没长,和去的时候一样。母亲说,那是压担子造成的。

 

到一山唱一山的歌,那是在农村,打赤脚,也不觉得不习惯,可事过境迁,今天就不能同日而语,我记得那时在江永,打赤脚,收割的时候,走包谷路,(卵石路)还能挑担子,现在,穿皮鞋,走哪样的路,还真感到有点不好走呀,总感到凹凸不平。

谢谢美文,直白生活,使人回忆。

TOP

赤脚的琐忆    我却不像一般的小孩那样渴望读书(这个毛病一直跟随我到初中,直到高中我才有点爱上读书,我的母亲依此说我懵懂,上大运迟),情愿在外婆的乡间疯玩。易山 发表于 2011-8-29 14:55

 

        很有童趣,很有看头的回忆文章。童年和青年时代赤脚的故事不少,引起共鸣是自然的。

       可我记得你很小的时候就捧着《三国演义》看呢,不相信这个不渴望读书的“赤脚大仙”就是易山。

TOP

看过你的赤脚故事就越发觉得你的可爱,也许在乡下度过了你的童年无拘无束生活,练就了你生性顽强和活拨好动的性格。但你回到城市后完全没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对你的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就和你不一样,从童年到青年虽说穿了一双鞋但常年四季大脚趾露在鞋外面,因为我的大脚趾长的比较长,无论胶鞋也好布鞋也好一穿到脚上最多一周脚趾就钻出来了。我妈妈开始也补过几次,后来也没那份精力管了。我很清楚的记得,当我参加工作也有20岁时,也讲一点面子了,我在大街上行走时总觉得人家在看我脚趾,从心底里感触到一种害羞。两个大脚趾也不由自主的往鞋里面躲。也常常因两个大脚趾露在外面感到自卑,也因此而流过泪。此事可能是感动了天,文革后市场上有一天突然出现皮鞋,我真是喜出望外,应该结束脚趾外露的时候了。那时参加工作后工资一直交给母亲的,她就立马找关系给我买了一双磐子皮鞋直到今天我的脚趾才得以收藏。但还是有一个问题,袜子买不赢哦,我大哥总是批评没有几次看见我穿过好袜子,无论什么质量一到我脚下大脚趾最多5天就出来了。有时我也突发奇想哪天能用牛皮制作袜子就好了,袜子就难得穿洞波··········真不好意思,丢丑了。
团体有我,我在团体。在团体中学习,在团体中分享。

TOP

回复 52# 猫唧佗

 

   猫唧佗好!再见你时我一定看看这两只让你伤透了脑筋的脚拇指,真是难为你了。但身上的这些伙计要怎么长却是也是没奈何的,所以有“生成的眉毛长成的痣”一说。但是也有人力可以改变的,据说好多年前的好莱坞影星费雯丽为了获得更窈窕的腰身就以医学手段取了一对排肋骨,现代的整容技术就更加新奇跌出了。不够妹佗你当年忧心的还不是视角这个因素,更是心疼鞋袜,可见那个时代生活的窘迫。其实伴随我们童年少年和青年岁月的许多艰难都是现在的孩子想都想不到的,它在给我们磨难的同时也给我们以锻造,真如你说的,让我们坚强。谢谢你

TOP

回复 51# 岸边客

 

   回岸兄,我所说的不爱读书就是不喜欢到学校上学。可能是我长期在乡下独自玩耍与沟边山下,或是房前屋后的低头在草丛里找乐趣,没有和同学一群群玩的体验,所以没有这个向往。我的童年给我很大的定势就是我一直喜欢独处,即使旅游也喜欢独往独来。即使和团队出去,也常常离队一个人跑,去年去嘉兴,西湖和鉴湖我都是一个人去的,当然我请了假(我每每请假都会面对愕然的表情和听很多嘱咐的话)。我拍《江上渔者》,一个人去江边起码六七次,自得其乐。

   我的阅读很早,这得益于父亲的藏书和对我记日记的要求。我的童年日子里好像没什么记的,也可能是不会描绘事情,就多多的写今天看什么书,明天看什么书,然后抄些书上的东西。有了这个借口,就可以从父亲书架上取书看

   我更愿意在家里看书,不喜欢去学校。

TOP

回复 50# 笑对人生

 

   笑兄好!你在国外真是错过了许多好活动呢,比如唱苏俄歌曲啊,看画展啊,与陈大哥相聚品味楼啊,一些六十七十的寿宴啊,文艺广场歌舞展示啊.......不过,我在长沙也没有尽数参加,所以你也不甚遗憾 .你说走卵石路穿皮鞋都不适应,那当然啊,因为凹凸不平的路面使鞋子济脚,不如赤脚踩在上面舒服。不信你试试。笑兄保重,见了小平姐替我问候她。

TOP

回复 49# 朱纪飞

 

   朱先生好!谢谢你来看我的帖子,在你的跟帖里写了一半,你再看时又累你重看那些句子了。谢谢你提起的这个话题,其实到靖县家园可以发现阁下是常常发起一些好话题的,可见你的善谈。刚才见你在靖县的回帖里谈到还要写“打赤膊”和“打”其他的内容,我心里暗笑,虽然我可能不方便附和,但我还是想起一件童年的趣事也偷偷笑了一会,到时候再说。最后看先生纠正珊妹姐的湘乡话,心想,先生现在应该是一口京片子,竟能于湘乡话酽熟如此,也算是长沙话里说的“侻夫子”了,佩服!谢谢朱纪飞先生!

TOP

回复 47# 常青苗

 

    常青姐姐好!每每看你的文字都感觉你的斯文。最近好像有朋友再筹划开诗会,期望看到你自己朗诵你的诗作,希望有这个眼福和耳福。谢谢常青姐的跟帖。

TOP

回复 48# 东乡妮娜

    妮娜姐你说走二三里路去看露天电影在我们下乡时也是有的,甚至走更远的路。我们看电影的乐趣有时候还不及我们夜行的乐趣,月光下,我们成群结队的或疾行于山间,或漫步在田塍,嘻嘻哈哈,唱歌哩啦的。那些男知青还带着草帽,与我们同行的农村青年纳闷的询问时,他们就说,遮月亮呢,月亮晒黑了泅都泅不白了......

TOP

             谢易山回帖。关于我的语言能力问题,在下曾在靖县板专文介绍。因为多年辗转各地,对方言又有些兴趣,比较注意各地方言的典型语句,故出此言。我自小生长在北京,自然是一口“京片子”(不是普通话,是北京话)。

      比如就说这“依里嘎”:

      用普通话说,是“怎么”

      用靖县话说,是“怎个”

      用长沙话说,是“窝里”

      用邵阳话说,是“依里”

      用山东话,东北话说,是“咋”

      用唐山话说,是“咋儿”

      还有用时下风靡的网络用语说,是“肿么”。

      好玩儿吧?

      还有,我隐约觉得,还欠您一件什么事,您如果不记得,我一定记得(与国子监有关)。总会有还帐的那一天。  

靖县是我家,我们都爱他。

TOP

回复 59# 朱纪飞

 

   欢迎朱纪飞先生来易山的园子赐教!
   朱先生,在易山的园子里别拘束,其实我看先生的帖子内容就很轻松了。就是一点,别称“您”好么?应该先生为长,在这儿,我称“朱兄”好么?

   朱兄的帖子是好玩,我补充一句,看你晓得是哪里的话不。“哪么”“咦嘀”

   我记着呢,国子监街上的绒布堂。那里的小玩意儿和那个女老板。她向我介绍北京的老行当,其中有个行当很有趣:洋起灯儿。朱兄有时间去看了后记着。日后我有机会见了兄台,请你学舌,看是不是那个味儿。好么?我请兄台吃小吃来酬谢。其实我也有事欠着兄台的,看还记得不。

   再谢朱兄,欢迎常来!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