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一个老知青的爱心(转至长沙晚报报道)

一个老知青的爱心

扫描0033.jpg (82.69 KB)

扫描0033.jpg

  咯要我们老惦坨何什看得清啰!

TOP

大字看得清,小字雾蒙蒙。

TOP

用放大镜看。
我智慧的小船高扬着帆,航行在较平静的水面上,把那苦恼的海抛在后面了……(神曲)

TOP

小字看不清,但从题目“花甲知青照顾好友母亲45年”中还是知其大概内容啦,具体细节找报纸或用放大镜去看吧……

TOP

   这位45年如一日照顾王安平同学的母亲的是原郴县华塘一农场的知青吴金桂,2005年以来,有关她的媒体报道已经很多了,

  这里发一个视频,是湖知网在2005年拍摄的华塘知青专题片《难忘华塘青春梦》中的一段《青春祭奠》,说的正是这个故事。

 

是的,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社会,但是我们可以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

TOP

 

     吴姐40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王金平的高龄老母,

 

           的确是“真挚得不能再真挚的感情”!

 

           非常钦佩吴姐诚挚的“知青情结”!!

 

             向吴姐致以老知青的崇高敬礼!

TOP

        吴姐40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王金平的高龄老母,

 

           的确是“真挚得不能再真挚的感情”!

 

           非常钦佩吴姐诚挚的“知青情结”!!

 

             向吴姐致以老知青的崇高敬礼!好感人。

TOP

 向吴姐致以老知青的崇高敬礼!

TOP

回复 6# 笨笨牛

忧伤的二胡伴着解说词,把听者带进那伤感的年代...“你们不应该来到这里,你们更不应该死在这里,你们不应该只有短暂的生命...生命如歌,道尽悲伤,哭尽愁肠”

 

     悼念死者,也悼念广大知青被那非常年代埋葬了的金色年华....

     祭奠死者,吴姐用40多年的大爱化作了对老人的关心... 

     为这份厚爱. 大德..  感动!

       

TOP

谢谢笨笨牛视频的补充。因版面的缘故,只能扫描到这样。要知详情只能找报纸或用放大镜去看了,请网友们原谅。吴金桂知青的好榜样。

TOP

青春祭奠
《难忘华塘青春梦》解说词(片断)

2006年7月

 

 

    这次知青们返乡,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为早逝的二位同学,王安平、夏岫云祭扫坟墓。
  然而,流水潺潺,青山依旧,战友们的茔墓再也找不到了。
  
  没有茔墓的山坡
  仍然飘荡着你们的青春气息
  没有墓碑的祭文
  永远缕刻在我们的心底
  王安平、夏岫云
  四十年前,我们一同来到这里
  而如今

  你们的身影何处寻觅


  水中倒影昔日的年华
  往昔弥漫青春的回忆
  看到这熟悉而亲切的照片
  打开了尘封的记忆
  
  长发飘飘,
  飘拂着忧伤的妩媚
  眼光迷离,
  荡漾着心碎的秋波

 

  你们,就这样匆匆的走了
  还那么青春年少

  你们,就这样匆匆的走了
  走得那样无声无息

  没有英雄豪情
  没有丰功伟绩
  然而你们本不应该来到这里
  你们更不应该死在这里


  不应该
  不应该啊
  你们不应该只有如此短暂的生命
  
  异乡的山坡接纳了你们一缕芳魂
  遥远的故乡却了不断儿女情长   


  声声悸心的爆竹
  阵隈深情的呼唤
  凭悼着曾经患难与共的伙伴

  也凭悼着随她们一同逝去的华塘青春
    
  命如歌
  道尽悲伤
  哭尽愁肠
  
  青春似梦
  飘尽雨雪
  落尽风霜 
   

  吴金桂和她的伙伴们,四十年如一日
  悉心照顾王安平高龄老母
  逢年过节,总要带上礼品前往探望
  
  四十年如一日啊
  这些平淡得不能再平淡的日子里
  却包含着真挚得不能再真挚的感情

    这就是当年华塘的知青
  这就是华塘的知青情结

 

  2005年9月,原下放郴县华塘农场下放四十周年纪念活动中重返华塘,我与李姐陪同前往,记录下了这一悸心的时刻,编辑在《难忘华塘青春梦》专集之中。时间一转眼又过去五六年了,当时的摄制水平,尤其是解说水平,肯定无法与现在许多网友相比,
  五年前保留下这份珍贵的历史纪录,为今后研究湖南知青的历史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诠证。

  由湖南知青网拍摄的《难忘华塘青春梦》专题片已由美国国家图书馆收藏。

是的,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社会,但是我们可以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

TOP

青春祭奠《难忘华塘青春梦》解说词(片断)2006年7月         这次知青们返乡,有一项重要 ... 笨笨牛 发表于 2011-8-24 08:03

 

  这视频和解说词太感人,催人泪下.....

TOP

  悲恸,感动……

TOP

PICT0.jpg
          花甲知青照顾好友母亲45年

来源:长沙晚报 时间:2011-08-23 本报讯(记者 傅小平 通讯员 王国光)

   “她最喜欢拍照了。”65岁的吴金桂边笑边亲昵地拍拍91岁王载德老人的脸,梳梳头,整理衣服。昨日,本报热线96333接到读者反映,一位知青45年细心照顾好友母亲传为美谈。记者依线索在汀兰雅苑小区找到了这对“母女”。

                                 老人90岁时,她赠予一套红礼服

      在解放西路与湘江路交会处的汀兰雅苑小区,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内,记者昨日见到被大家认为“不是母女胜似母女”的王载德老人和吴金桂。吴金桂是长沙本地人,今年65岁了。1965年9月,吴金桂与老人的女儿王安平一起下放到郴州一农场种果树。一年后,一场意外夺走了王安平的生命。从那以后,吴金桂接过了照顾王安平母亲王载德的担子。 “我们比亲生母女还亲。”王老太说,吴金桂总是从家里炒些她爱吃的菜送给她,“我就只爱吃她给我做的菜”。“她生活很节俭,我最了解她喜欢吃什么。”吴金桂补充道,王老太还有一个儿子,对她也很孝顺,经常买很贵的有机菜给老人吃,但是老人家习惯了节俭。“她宁愿要我去超市买5毛钱的白萝卜做给她吃,也不愿意吃那几块钱一斤的无公害蔬菜”。 王老太很健谈,她说自己曾在长沙八角亭教过书,“除了体育,其他什么都教。”但是后来调到工厂做工,生活一度很困难,这也养成了她节俭的个性。 “她不喜欢穿儿子给她买的高档衣服。”吴金桂说,老人穿的衣服大都是她亲手做的,只是有一次例外,那是王老太90岁生日,吴金桂特地给老人订做了一套红色礼服。墙上一副挂历上王老太穿着那套红色礼服的图片显得特别精神。

                     老人琴棋书画样样都会

  “老人家也喜欢做针线活,有时候我特意拿一块裁好的布给她。”吴金桂指着晾在阳台上的一条短裤说,那个就是老人家自己缝的。“我也拿来一些有洞的布,她就会绣一个桃子或者花之类的图案补在那个洞上。”老人家心灵手巧,出身书香世家,不仅喜欢看书,写作,还喜欢唱歌、跳舞、弹电子琴。在记者的要求下,王载德老人在电子琴上深情演绎了一首《花好月圆》。 其实,王老太平时不怎么出门,只是吴金桂来了,她们才会出去逛一逛,有时,她们就在家里聊聊天。王老太写得一手好文章,“青壮离家老大回,容颜易改不喜悲,旧貌新颜堪细认,莺歌燕舞庆双飞”。王老太用这首诗概括了丈夫跟自己的一生。 “老人喜欢读报,我经常把家里订的一些杂志和报纸都带给她看。”吴金桂说,“我们还订了《长沙晚报》,这是今天的《长沙晚报》。”

                                     几天不见她,老人好像丢了魂

             王载德老人的儿子叶瑞溪说,他的工作很忙,时常在外地出差,他妈妈大都是吴金桂在照顾。老人的头发都是吴金桂剪的。他一直很感激吴金桂。 上个月底吴金桂的丈夫刚刚过世,处理完后事,大家都要她出去散散心,但是吴金桂因为牵挂老人,叶瑞溪说:“处理完后事还只有一个多星期,她就做了饭菜送给老人吃,其实吴金桂跟他丈夫很恩爱,但是她在我妈妈面前都没有表现出来。我妈只要几天没看到吴金桂,也跟丢了魂似地,一定要打电话去问情况。” 吴金桂有十多年的腿病,特别是到了冬季下雪天,就痛得厉害。2008年冰灾的时候,吴金桂总是瘸着腿跑去给老人送饭送菜。“吴金桂总是不放心我妈,尽管她不是我妈的亲生女儿,却胜似亲女。”叶瑞溪说。




査询: 公交、天气、地图等. 请点击右侧网址→ http://changsha.8684.cn/

TOP

回复 15# 靖甘棠五

谢谢您对该文章的眷写。

TOP

回复 1# 要得呢

要把字放大些,大家才看得清!

谢谢要得呢,又让大家看到了知青中闪光的亮点!

TOP

      尽管平凡但不平淡,几十年绝不是“淡菜一碟”!我深为这种知青情,母女情而震撼,而感动!

      无论是迪哥讲的小汪哥的大爱,还是今天的华塘故事(不!这不只是故事!),这难道不就是“不仅仅只为自己活着的人”吗?

       这就是我写“我是农民的儿子”的初衷之一。

       我为我们知青这个群体而骄傲!这个群体曾经为社会承当了多少啊......

       我们可以不是伟人,不是名家,不是巨匠......但我们可以在自己最最平凡的生活中做一个“不仅仅是为自己活着的人”!

TOP

       吴姐40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王金平的高龄老母,     &nb ... 谈天 发表于 2011-8-23 23:08

    感动!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