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山位于兰州市的黄河北岸,从中山桥望过去,几乎正对着山上的白塔。据说白塔原为纪念去蒙古谒见成吉思汗,不幸在兰州病故的一位西藏萨迦派喇嘛而建。我则胡思乱想,建塔之所以选择在黄河边的高山上,恐怕还是有“宝塔镇河妖”的愿望在里面。白塔山山势巍峨起伏,有拱抱金城之势。自古与黄河一道构成天然屏障,为军事战略要地。无论是明代洪武年间修造的浮桥,还是清末修造的铁桥,都选址于此。除了此处从工程上说利于架桥,军事上说利于扼守要津,从风水形胜上说是背山面水,剩下从迷信角度讲,恐怕就是希望能得到雄踞高山上的宝塔庇佑。呜呼!兰州百年前能开“中西合作”风气之先,“中山桥”能横跨黄河百年,莫非都与“白塔”有关?唉!什么时候,有智者能解开这个谜团? 我们原拟从白塔公园的前门上山,想依次观瞻石阶、石壁、亭台、回廊连贯一起,上下通达,层次分明,结构严整的白塔山一、二、三台建筑群。但公园门口贴了告示,说前山维修,要进园从后门。问后门在哪里?答曰:沿右边公路走,再左拐爬到后山。哇,晕!这时有中巴车来揽客,五元钱送到后山。我看这白塔山不大,干脆走着去,顺路看看白塔山周边的风景。 一路走一路看,谁知看到的不是美景,而是挖得险象环生的公路,是贴着山一层层建造竣工,眼下正被勒令拆除的房子。路不算近,爬山辛苦,头上有太阳晒着,招来了妻子的埋怨,质疑我走路上山有省钱之嫌。
我诚惶诚恐,只好走在前面探路。可喜的是躲过了门票 —— 也许因为前山维修根本就不要买票,反正没有掏钱。总算心理平衡了一点。再经过几番探路周折,总算从挂有“施工重地,闲人勿进”牌子的边上穿插过去,到了白塔寺。嘿嘿!不是我沉得住气,捱得起骂,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险些与白塔寺失之交臂,这趟山就白爬了。 据记载,白塔寺始建于元代,但元代所建的白塔已不复存在,现存的白塔系明景泰年间重建,清康熙五十四年补救增新,扩大寺址,名为慈恩寺。寺内宝塔七级八面,上有绿顶,下筑圆基,高约十七米。塔的外层通抹白灰,刷白浆,故俗称白塔,慈恩寺也通称白塔寺。塔建成后,几经强烈地震,仍屹立未动,令人惊异。 白塔寺原有象皮鼓,青铜钟,紫荆树,古称“镇山三宝”。我们虽然看了,拍摄了,但只能说“将疑将信”。寺内回廊相连,四通八达,还有卖小葫芦的,买各种工艺品的,我们都一一看过。 白塔山成为兰州旅游的必游之地,除了古寺古塔,树高林密。我想登山远眺是其主要卖点。站在白塔寺前俯视兰州市容,只能用四个字“放眼望去”。兰州城高楼林立,密密麻麻,当年的金城城堡何处寻觅?黄河从西往东,亘古至今多少年,就在眼前滔滔流去。历经百年的中山桥横跨黄河,桥下游艇穿梭,桥上行人如蚁。。。。。。直使人恨不得击节长啸,“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从路牌上看到白塔山有个碑林园,要走一段山路才能到达。一来是喜欢书法,二来碑林园在另一个山峰,可以从新的视点看兰州,尽管又累又饿,还是欣然前往。碑林园不收费,凭身份证领取参观券。 碑林园采用中国古典山水园林的造园手法布局,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风光及地形,构成一幅玲珑秀丽又凝重典雅的画卷。碑林园由东西碑廊、碑轩和书艺院三部分组成。主体建筑草圣阁,仿古重檐,金碧辉煌,檐下除了赵朴初写的“兰州碑林”外,还悬挂着当代书法大家题写的“塔影河声”、“翰墨流芳”、“黄河第一阁”等匾额。
碑林内容广泛,涉及的人和事众多。既有张芝、李世民等古人的传世之作,也有沈鹏、朱乃正等书法大家的咏陇诗文;既有汉、藏、蒙、西夏等文字的古代碑刻,也有刘墉、包世臣、郭沫若、张大千等历代名士的手札。碑林园有《淳化阁帖》、《敦煌写经》、《秦汉简牍》等镇园之宝,还有集真、草、隶、篆、行诸种书体碑帖一千多件精品。 虽然时间紧,来不及细看,但稍作流览,已经被碑林园琳琅满目,集哲学、历史、文学、艺术于一体的丰富收藏;上自陶器、甲骨刻划符号起,历经钟鼎石鼓,秦汉简牍,魏晋风骨,唐宋元明清至今的书法演变,深厚的文化积累所陶醉。
碑林园建在此很好,园内建一座草圣阁尤其好。登阁游览,内赏古碑名帖,外眺群山大河,涤尘洗垢,清心醒脑,快哉!快哉!
9、中山桥上行人如蚁
10 —— 11碑林园,草圣阁
fficeffic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