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的荷风劲吹,大片连出,佳文不断。阿井不才,也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谈谈荷,那就是看看别的人是怎么来认识荷的,从古时候说起吧:
屈原笔下的山鬼是这样的: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可我总觉得她头上就应该顶着一片荷叶! 而诗经中有没有提过荷花呢?只看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还有就是采采芣芑,薄言采之。采采芣芑,薄言有之。车前草有什么好采的?她们怎么就不去采莲呢?到了后来,咏莲的就多了起来,南朝的民歌中有: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而同是南朝的人,梁元帝的采风记录中有: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在他的那篇采莲赋中,开头的句子真美: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绿房兮翠盖,素实兮黄螺。初唐的王勃有很生动的句子来形容采莲姑娘:桂櫂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那摇橹的玉腕上一定还挂着一个翡翠的玉镯吧?到底是唐朝,盛产诗歌与诗人的时代,录几首出来看看: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储光曦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王昌龄
菱叶萦波荷飐风,藕花深处小舟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白居易
若耶溪旁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李白
五代词人李珣的南乡子: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花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我把它录下来题在了易山的那张顶着荷叶的照片后面。 宋朝的周颐敦写了爱莲说,把莲花喻为君子,这是他的首创;李清照有:...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苏东坡有: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但是最为著名的当数杨万里,他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是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能朗朗上口的佳句了;还有那首大家都熟知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也是出自他的笔下。柳永的《望海潮》中有“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就是这篇作品,最后居然把金国的皇帝的心给勾动了,于是他一心想打到杭州来看看江南的景色到底有多么美,只是没想到蒙古的大军就在后面,宋朝还没灭,金国倒还先完蛋了。元朝的王冕,小时是个牧童,与牛顿不同的是,牛哥因为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而王冕却被雨后的荷花所吸引,天天对着荷塘用功,最后成了著名的画家。清朝的蒲松龄写了一篇荷花三娘子的故事,怎么能让荷花最后能显露人形,从而成为那位书生的娘子呢?有一个很巧妙的办法,那就是用蜡烛来烤荷花的根蒂!到了民国,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当时的一篇极为著名的散文,到了今天,荷塘月色却因为凤凰传奇的同名歌曲而更为著名。在湖知网呢,就有了东乡妮娜的《荷花咏叹调》。
古往今来,这么多人为荷着迷,希望荷花年年都开放得那么灿烂,但愿爱花的人儿心愿成真。阿门! 歌曰: 荷花盛放六月五 荷叶亭亭随风舞 人人尽道莲藕香 几人心知莲心苦 莲花莲叶连藕丝 爱莲人儿几成痴 但愿花儿开不败 人随花香永自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