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刘氏庄园博物馆
7月上旬到成都旅游,顺道参观了大邑县安仁镇的刘氏庄园博物馆。这座博物馆以前就是刘文彩的“老公馆”,在“阶级斗争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的时代,是全国有名的阶级教育展览馆,我以前没有机会来参观,这次算是来补一课。
刘文彩,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黄世仁、南霸天、周扒皮、刘文彩,这四个人在几十年的阶级教育里是万恶的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如果说前三位还只是文学作品塑造的典型,刘文彩则是实有其人的大地主,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刘文彩地主庄园陈列馆和泥塑收租院展览曾经接待过数以千万计的参观者,不容置疑的实物、声泪俱下的控诉,成为地主阶级罪恶的铁证,激起人们的无限愤怒和阶级觉悟。参观了豪华奢靡的庄园、金碧辉煌的龙床、令人毛骨悚然的水牢地牢、盘剥农民的大斗小斗,听到讲解员介绍说刘文彩雇佣六个奶妈为他自己喂奶,听冷月英妈妈现身说法因交不起租子被关进水牢受尽折磨的血泪控诉,不用说普通人,连出身于大地主家庭的大文豪郭沫若在参观之后也义愤填膺地赋《水调歌头》一首:“一入收租院,难忘阶级仇。大邑土豪恶霸,暴发一家刘。水牢地牢连比,长枪短枪无数,随意断人头。苦海穷人血,粮仓地主楼。飞轮转,弹鞭动,鬼神愁。荒淫无耻,佛殿金钟伴玉瓯。转瞬人间换了,活把阎王骇死,万众竞来游。教育耿千载,风雷震五洲”。这首诗词现在还保留在庄园的墙壁上,教育着千千万万的后来者。郭沫若的老家在四川眉山县,离刘文彩所在的大邑县不远,郭老对近邻老乡刘文彩义正辞严的批判肯定有着重要示范意义。
历史上真实的刘文彩究竟什么样呢?四川作家笑蜀写过一本《刘文彩真相》,《凤凰大视野》播放过经广泛调查采访编辑的视频节目《大地主刘文彩》,这两个作品在互联网上都很容易搜索到,对研究历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我就不多说了,只贴一组照片,以弥补朋友没有现场参观的遗憾。
在号称“中国博物馆小镇”的安仁镇的边缘坐落着刘氏庄园博物馆,大门显得比较巍峨气派。
博物馆占地面积不小,奇怪的是进了大门后,天井和客厅都不正对大门而是偏着的,其他的房屋也很平常,从用材、设计、陈设各方面来说,基本上只能算个大杂院,比起广东的清晖园、余荫山房等那就差远了。
真正的刘文彩是这个样子。据介绍,他出身清贫,半文盲,喜欢穿青布长衫,不喜欢绫罗绸缎,不仅自己节俭,对子女和家属也近乎苛刻,待人乐善好施,在当地口碑不错。1949年秋因肺病死去。
这是“安仁三刘”:刘湘、刘文辉、刘文彩,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刘文辉是刘文彩的亲弟弟,刘湘是他们的堂侄。刘湘是抗日将领,1938年率师出川抗日,1938年病死在汉口。刘文辉一贯反蒋,1934年为保存实力,在泸定大渡河没有坚决阻击红军长征,1949年起义,被任命为新中国林业部部长。
这是泥塑《收租院》里刘文彩的形象。这组泥塑现在还在继续展出,但观众大多只把它作为文艺作品看待了。
这是大名鼎鼎的“水牢”,但现在已经没有水和囚笼,换上了一块“鸦片仓库”的牌子,
这就是当年做过几千场报告、受教育者达到上百万人的冷月英,她担任过公社副书记,但听说晚景不好。
这是地牢,旁边有块牌子说明是从别处仿造复制的。
这是刘文彩卧室的“龙床”,但讲解员说是上世纪60年代的木匠制作的。没人见过老床,木匠只好凭想象。
这是展出的大斗小斗、大小秤和飞轮风谷机,都出自于60年代能工巧匠之手。
这是刘文彩为刘文辉建造的双子“新公馆”,比老公馆气派多了。但刘文辉一家住了不到一个月,就交给了新政权,后来被西藏军区后勤部征用,所以保护得非常好。
这是刘文彩在安仁镇上出资修建的街道、茶楼、戏院,现在是古镇一景和群众休闲娱乐场所。
文彩中学(现名安仁中学)是刘文彩个人出资3.5亿法币(当时值200万美元)兴办的,刘文彩还拿出一千亩田作为教育基金,优待教师和奖励补贴穷困学生。据说,办完这几件大事,刘文彩就没多少财产了。
有学者说:刘文彩的罪恶主要是中年担任“川南捐税总局总办”十年期间,官商一体、权贵资本,横征暴敛、垄断经营、投机贸易,大发横财。但愿不再有产生刘文彩的气候和土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