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西游漫记之二十 —— 坎儿井

 

 

       9 月 29 日      晴

    一夜安眠,疲劳一扫而空。退了房,寄了包。在汽车站用电话向50公里之外的火车站询问火车时刻。问清楚晚上7、8、9点都有车,决定下午看完景点后到大河沿赶火车去哈密。
    吐鲁番该看的景点很多,全看不现实。昨天已经想好了,就看最有名的,一是坎儿井,一是交河故城。
    坎儿井,维吾尔语叫坎儿孜,原意为地下水道。是荒漠地区一种特殊的灌溉系统,有人把它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我倒是觉得,坎儿井与京杭大运河、都江堰,灵渠,郑国渠这几个伟大的水利工程并称更有权威性。
    据统计,坎儿井在吐鲁番地区总数近千条,全长约5000公里。它既是天时、地利、人和三结合的典范,也是古代吐鲁番人民尊重大自然,利用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的智慧结晶。
    吐鲁番盆地的北部和西部都是高山雪峰,每当夏季来临,大量的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很快渗入戈壁滩下,汇为潜流,为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水源。高山与盆地的落差特别大,为开挖坎儿井,引水自流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吐鲁番土质为砂砾和粘土胶结,质地坚实,坎儿井不易坍塌也不易渗漏,这又为大量开挖坎儿井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吐鲁番人没有辜负大自然的恩赐,他们巧妙地开挖坎儿井,引地下潜流,通过地下暗渠输水。不受吐鲁番干旱酷热,水分蒸发量极大,风沙掩没水渠的影响。流量稳定,水质良好,不需动力,常年自流引用。就像遍布全身的血管维持了人的生命一样。这种天人合一的伟大工程,就在极为干燥炎热的地方造就了绿洲,养育了吐鲁番人民。
    吐鲁番有几处介绍坎儿井的景区,我们选择了距市中心不远的“坎儿井民俗园”。这是一处融坎儿井,坎儿井博物馆,民俗街,宾馆,葡萄园等为一体,又能参观,又能购物、渡假的旅游景点。为人们大体了解坎儿井提供一个较为简便的途径。碧绿的棚架,翠绿的果园。景区虽然不大,但能够看到货真价实的有400多年历史的坎儿井,实地了解坎儿井的结构,开挖及其历史发展过程。
    坎儿井的结构由竖井、暗渠、明渠、涝坝(积水潭)四部分组成。首先在雪山下冲积扇寻找有潜流的水源,打下竖井。然后再依地势高下和所需要修渠的路线,隔一段距离打一个深浅不等的竖井。在井底修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渠道的出水口与地面渠道相连接,把地下水引至地面作生活用水或灌溉桑田。其中,暗渠是坎儿井的主体。竖井,主要是为挖暗渠人员进入,通风和出土之用。明渠,就是引暗渠水到农田进行灌溉时露天的水渠。涝坝,就是暗渠出水口修建的蓄水池。昨天在葡萄沟景区外,司机小单指着一个水塘,告诉我那就是坎儿井的涝坝。如果不是天太热,我就要下车到涝坝边去。
    我认为,明渠和涝坝都好办,坎儿井的精华在暗渠和竖井。竖井是保证暗渠能顺利贯通的关键。暗渠则是确保地下水不被蒸发,最终能流到田间地头的根本。
    我们进了坎儿井民俗园后,顺着坡往地下走,首先感到一股凉气,接着就是一条水质清洌的小溪。从炎热的地面来到地下,气温凉爽宜人,坎儿井水清凉可口,着实让我们心旷神怡。我们沿着参观路线前进,边看介绍,边看实物。了解竖井与竖井之间怎样用定向灯葫芦来确定正确位置,往黑暗的水渠里张望,想像古人开挖暗渠时的情景。游客们叽叽喳喳,边走边拍摄。虽然这个坎儿井是仍在使用的原物,一旦开放为供人参观的景点,就要为游客的安全、舒适考虑,就多少要丢失一些原味。其实开挖坎儿井,并不像我们看到的这样简单,有趣。
    暗渠口径不能太大,既怕塌方,挖土运土的量也不能太多。工人猫在阴暗的地下,接触冰冷的雪水,一下一下地挖,一筐筐土通过竖井提升到地面。其艰苦程度应该比落后的挖煤方式更甚。我在洞内拍了好几张照片,查看一下,曝光不足,晃动。以前在都江堰,大运河,包括灵渠,都能拍到大场面的漂亮相片,而在坎儿井,只能拍一点沟沟、坎坎、洞洞,很难挑出漂亮照片来。我不敢埋怨,因为坎儿井是吐鲁番盆地灌溉、饮水和维持生态的主要水源,是绿洲生存的命脉,是生命之水,它并不是为了让游客照几张好看的相片而设立的。
    中国人治水有传统,上古的大禹不说,后来有郑国渠支持秦国富强一统天下;有都江堰确保“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有灵渠让岭南得到开发;有京杭大运河使东南半壁的经济高速发展。坎儿井表面上不起眼,但就是这些隐藏在地下的一条条小水道,让沙漠变绿洲,使世界出现了奇迹。当年林则徐禁烟后遭流放途经吐鲁番时,见到了坎儿井,赞曰:“诚不可思议之事”,后来在新疆大力推广。对巩固边防,繁荣边疆起了巨大的作用。
    关于坎儿井的发明和起源,有说是外国传入的,有说是自创的,我不是专家,也不关心。原创当然好,学习别人的也不错,只要用得好,用得活,发扬光大,就算是拿来主义,老百姓得实惠就行。让我困惑的是坎儿井的现状和未来。
    近年来,吐鲁番的坎儿井呈衰减之势。绿洲外围生态系统严重破坏。荒漠化土地日益扩大,水资源日渐短缺,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坎儿井水流量逐年减少。年久失修,暗渠淤塞,局部坍塌。造成这种情况,是有一种观点认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坎儿井过于落后,夏季易干涸,冬季水多时又易白白流走。而水库可蓄水,随时进行调节。应该任坎儿井自然消亡,优胜劣汰,由水库等水利设施取而代之。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河流上游修建水库,大坝截流,下游水源捉襟见肘。机井广泛使用,坎儿井附近钻油井,坎儿井水源被截,渐渐干涸。
    有人问:当坎儿井都干涸、消失后,绿洲会不会北移?昔日的家园和良田会不会变成废墟和沙丘?无人回答。我注意到当地人士的态度是:“水库要建,机井要打,坎儿井要保护”。这样几全其美的愿望能不能实现?实现后又是一种什么情况?我相信我现在参观的坎儿井民俗园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会存在下去。正如我相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还可以在动物园,包括野生动物园看到老虎,狮子等这些珍稀动物。但这样就够了么?我们的生存环境就会良性循环么?唉!看到了坎儿井的兴奋与快乐,让这些也许根本不要我思考,我也无法思考的问题给冲了个干净。
    从坎儿井出来,就在路口的小摊子上吃早餐。早餐摊子虽然简陋,吃的也是很便宜的牛筋面,细面,二块钱三个的鸡蛋,十元钱一个鸡大腿,但拌上维吾尔族特有的调料,我吃得津津有味。我大概有点偏爱街头小吃。在长沙读书时,最喜欢站在街头吃小挑子上三分钱一碗的猪血,五分钱一碗的百粒丸。最爱听:“洽茶BO?分钱一杯。口干洽茶分钱一杯。”“纸包冰啦,香蕉、果露纸包冰啦。”“打人参米的来嘎达。。。。。。”这些地道的长沙乡音。我觉得一个地方的特色餐饮不一定在大酒店,街头巷尾那些普通百姓日常最喜欢吃的,才总是让人念念不忘,记忆犹新。

 

 

1——4 坎儿井,暗渠以及取土,进出人的竖井。

fficeffice" /> 

      SUC58263n.jpg

 

 

      SUC58265n.jpg

 

 

      SUC58266n.jpg

 

 

      SUC58270n.jpg

5——6 交河故城

 

      SUC58273n.jpg

 

 

      SUC58276n.jpg

 

 

 

 

    我们是搭乘农用车似的小巴去交河故城。刚开始我有点想不明白,交河故城那么有名的景点,怎么不通公交车。 当车子一路走一路下客,到交河故城景区门口只剩下我们二个人时。我才知道又遇到了库尔勒铁门关那样的事。铁门关景区还有个水电厂,而交河故城只是个有名的景区。游人被景区吸引,可以组团乘大巴来游,有钱有势的也可以坐小车来玩。对当地百姓来说。这只是个不宜生产、生活的荒凉之地。也好,坐小农用车到交河故城这样的历史遗址来参观,离繁华越来越远,居民越来越少,有个景观和心情的过渡。如果像北京八达岭长城那样,下了大巴,红旗招展,喇叭齐鸣,再看古长城,怎么也和“燕山胡骑鸣啾啾”“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联不起来。
    交河故城,据称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早在公元前5世纪,车师人就开创和建造了交河城,南北朝和唐朝时达到鼎盛,唐朝时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就设在交河故城。之后由于连年战火,交河城逐渐衰落。到了元朝,当地居民除了饱经战乱,还被迫放弃传统的佛教信仰改信伊斯兰教。最终,在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打击下,交河城终于土崩瓦解,沦为遗迹。
    西北干旱少雨的地方似乎注定要出点奇迹。胡杨树是千年不死,千年死而不倒,千年倒而不朽。这个交河故城也是千年繁荣,千年衰败,千年遗迹。遗迹千年而不湮灭,得益于交河故城这儿的气候,这是中国最热最干燥的地方之一,年降水量与蒸发量完全不成比例。
    我望着炎炎赤日猜想,千年前交河城也像现在这样干燥炎热么,老百姓怎么能在如此不宜人类居住的恶劣环境中生活?倘若千年前环境不错,足以支撑一座城市繁荣,如果没有战火,交河城能延续到今日吗?千年前的环境好,到今日的环境极恶,这其中的缘由是什么?干旱少雨得以保存古城,干旱少雨让人无法生活,孰好孰坏,谁人评说?
    上了点年纪,一想事就头疼。赶忙在进景区的门口买了一顶葡萄藤编织的礼帽,以抵御荒漠中的太阳。为了参观起来不是蒙头乱窜,我们先参观了一下展览馆。从那个很大的沙盘模型上大致了解了交河故城的地形地貌,建筑特点和布局说明
    交河城坐落在河谷中一个高台地河心洲上,四周悬崖,两河相交环绕。《汉书---西域传》中说:“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当地的维吾尔族人则依据城建在悬崖上,称其“崖儿城”。
    呈柳叶形的交河城南北长1600余米,东西最宽处约300米。故城以一条大街为轴线分成官署区,手工作坊区和居民区,还有北部的寺院区。该城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从原生土中挖出的城。整座城市的大部分建筑物不论大小基本上是用“减地留墙”的方法,从高耸的台地表面向下挖出来的。寺院、官署、城门、民舍的墙体基本为生土墙。特别是街巷,狭长而幽深,像蜿蜒曲折的战壕。可以说,这座城市是一个庞大的古代雕塑。古代的城市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防御,昨天看到的高昌故城,有很高很厚的城墙来保卫,而交河故城则利用天然形成的陡峭崖岸,宽百米深三十米的河谷建起了得天独厚的防御系统。
    从沙盘模型上我们确定了参观行走路线,并决定要一直走到最北边的柳叶尖尖上,看看河是怎样相交的。
    过了“交河故城”那个大门牌,就像进了山谷。我们主要沿着大道前行。大道两侧被纵横交错的短巷分割成一个个坊市。虽然是遗址,仍可看出千年前车师前国的国都作坊众多、街市繁华的盛景。就像从旁边导游那儿偷听来的,交河故城在不同的区域间有宽大的街道相连,奇怪的是,在街道两侧的土崖上,竟然看不到一扇门和一扇窗。东门遗址高高矗立在十几米的黄土崖岸上,两侧岩壁上设置的瞭望哨孔以及角楼哨所清晰可辨。东边这一大片遗址据考证是官署区。地面建筑大多已不存在。唯有一处很大的地下庭院,景区作了专门介绍,游人蜂涌而进。
    据考证,这里曾是车师前国的王宫,也是安西都护府的治所。我沿着木梯下到地下,东张西望一番后,认为这是王宫的地下部分,主要是避酷暑,也起一定的防护作用。看一看,摸一摸墙上古人刻痕俨然的佛龛,再钻进庭院的小侧室,仿佛一下子灵魂出窍,竟然回到了千年前。以前在临潼兵马俑发掘现场看到那些车辙印和工匠滑倒的印迹,也有这种感觉。那是一种历史的蛛丝马迹,是仿制不出来的。你找到了它,就好比找到了“芝麻开门”,它会把你引入神奇的宝库,把你带到千年前的世界。
    地下庭院外是一大片空地,据说这是城内唯一的一处广场,当年的车师人就是在这里进行贸易活动的。景区在这里搭上木板设立了观景台。从这儿可以清楚看到交河故城最难解开的谜——埋葬着几百个婴儿的“婴儿墓”。也可以清楚看到西区的街巷和密集的建筑遗迹。有几位漂亮的维族姑娘,就在观景台上等着游人与她们合影,当然不是免费的。也许是太阳太毒,天太热?也许是天荒地老,到处一片土黄,阳光晃眼让人发晕?也许是游人把与漂亮姑娘合影当成了一种什么暗示?总之,大多数游客就在观景台一番狂拍猛摄后,打道回府了。

7——8 走进地下王宫

 

    SUC58279n.jpg

 

 

    SUC58281n.jpg

fficeffice" /> 

9  后面有一片婴儿墓

 

      SUC58292n.jpg

 

10 曾经的一处城门,地上加了圆盖的是古井

 

      SUC58296n.jpg

 

11——12 交河故城崖壁,深沟里是一片树林

 

  SUC58302n.jpg

 

  SUC58304n.jpg

 

 

TOP

 

 

    见此情景,我们心中暗喜。被烈日烤得心浮气躁的情绪也平静了许多。旅游最怕景区人头攒动,尤其怕古迹边围满了人。无法拍照还是小事,关键是让人无法静下心来怀古,发古之幽情。
    走在少有游人的故城街巷中,我们不知和多少古人的脚印重合。高的低的墙垣,大的小的院落,似乎都有了生气。青天白日,朗朗乾坤,绝不是白日见鬼,也不是痴人说梦。我分明看到了古车师人在挖土筑屋,看到了商旅在城中穿行,看到了交河城的繁华壮美,也看到了刀光剑影,交河百姓号哭呻吟。历史此时不再是那一页页平淡又枯燥的记载,而是活生生就在身边。感受故城残缺之美,咀嚼历史的厚重,岁月之无情,不由人感慨万千。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一句激励人增长知识的古话。“行万里路”不一定是讲旅游。但旅游就一定要“行万里路”。不栉风沐雨,晓行夜宿,跋山涉水,忍饥挨饿,怎能称得上旅游?深圳有个“锦绣中华”,类似的所谓主题公园国内好像还很多。把一个个有名的景点缩小若干倍,让人们游游小人国,美其名曰:“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爱国主义”。谁愿意在很短的时间,在很狭小的空间就把全国的风景名胜尽收眼底,那是他的事。但我要说旅游绝不是看模型。就拿眼前交河故城给人的巨大震撼,哪个微缩景观能把它再现?倘若硬要把维苏威火山造成模型,人们看到的充其量只是一个安了鼓风机的大火炉。如果硬要把庞贝城移植进公园,人们的感受一定是看到了一堆零乱的垃圾。
    2007年秋,我到下放过的江永去追梦旅游。四十年的风雨,人事变迁,让梦中出现过无数次的茶厂场部,片瓦无存。我住过的茅草地知青屋,破败得只剩半壁。当时我的心情和现在看到交河故城的感受何其相似。交河故城有二千多年历史,成为遗址也有几百年了。“千古江山,英雄无觅。”交河城的名人轶事,千古佳话和不朽诗篇已经遥远。我穿堂越墙所过之处,或许曾经是富人的深宅大院,也许是穷人的蜗居小屋,这里曾经有过无数的悲欢离合故事,我觉得都不必再费心追究,也不关心了。时间能消磨世间的一切,千百年的风吹雨打,日晒霜侵,最终能让一切都归于平等。古人吟诗作文已经把人在自然中的位置,人的渺小都说尽了。眼前的交河故城强化了我的自卑心理。我突然质疑游古迹怀古是否值得,因为每次经历都差不多,先是震撼,继而总是沉思,叹息。
    为了弄清“交河城,崖儿城”的面貌,我们离开景区的游览路线,走到崖壁边。这是名符其实的悬崖,有30米高。悬崖下就是曾经的交河故道,现在是一片树林。生机勃勃的绿色,与我们所站立的寸草不生,层叠挤压着千百座古代房屋的残垣断壁之处相对照,真是天壤之别。就像昨天看到的葡萄沟和火焰山,这种反差极大的景观地貌在别处罕有,而在新疆则是司空见惯。冲刷切割了古城悬崖的交河当年不知怎样湍急,现在早已干涸,深深的河谷,就像刻在古城苍老憔悴面颊上的深深皱纹。想起我们在沙漠中看到的胡杨树,再看看河谷中的一片绿色。古城已逝,河道已干,河谷中的绿色还能坚持多久?念天地之悠悠,我不由得又是一声叹息。
    当我们走到交河故城北端的寺庙遗址区时,身边已经不见一个游人。宗教本来就有点虚无缥渺,有一种通天达地,难以琢磨的玄机。烈日下,只有两个人影在广阔的黄土地上晃动,尽管我们是无神论者,依然感到一种莫名的神秘。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据说就是当年的佛教寺院。寺院由山门、庭院、钟鼓楼、大殿、僧房、古井等组成,尽管毁坏严重,不是专家难辨甲乙丙丁,但其遗址范围之大,仍然让我们为它当年的规模而咋舌。尤其是那一片塔林,据介绍共有101座塔,中央是一座大佛塔,四角各25座小塔,排列成纵横各五的方阵,极为壮观。天灾?人祸?也许只是时间久远,塔林已毁。只剩下遗迹向人们诉说着佛教在当年的交河是如何崇高昌盛。昨天在高昌故城知道唐僧被高昌国王一直送到了交河城,到了交河肯定投宿寺院。唐僧住哪间僧房?我有心拜谒,却无缘得见,只有双手合十,连称罪过。
    在光天化日之下,四周无遮无挡,参观时也要注意安全,防范危险。我们在一口深不见底的古井边窥探时就特别小心,稍有不慎,滑入古井,那可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了。交河城悬崖边有很多深深的裂缝,有些小的裂隙上面盖了尘土,如果太靠崖边,或是不慎踩上松动的土块,引起垮塌,人和泥土一起滚下沟壑,后果不堪设想。

 

 

13——14 交河城街巷

 

   SUC58308n.jpg

 

 

   SUC58311n.jpg

fficeffice" /> 

15 景点介绍,这是一处典型的民居

 

      SUC58312n.jpg

16 深不见底的古井

 

      SUC58313n.jpg

17——18 寺院区

 

 

  SUC58317n.jpg

 

  SUC58318n.jpg

 

TOP

 

 

    进景区时看交河故城的模型,知道塔林西北方不远处还有著名的地下佛塔寺院,寺院分地上、地下两部分,上部已夷为平地,地下部分有残存壁画。虽然现在不开放,我们还想去瞧瞧,碰碰运气。
    走了一会,突然看到地上有些黑洞。往洞里一看,赫然一具枯骨横陈。我们当然知道这不是凶杀现场,这只是昨天见过的阿斯塔娜那样的古墓,只是不知何故枯骨到了洞口。我们想继续前进,谁知不远处又看到一个洞,往那边一看,还有一个窟,窟里也有枯骨。啊呀!这里已经离交河城中心很远,可能是乱葬区了。在这样的环境里还想轻松悠闲地漫步,实在勉为其难。现在正是中午,烈日当头,阳气最足的时候尚且让人肉麻心跳。如果日暮阴风怒号,如果半夜万籁俱静,岂不比那些雅丹地貌的“魔鬼城”要恐怖十倍!想到此,我们只好中止去看地下佛塔寺,连交河故城的柳叶尖也一并被迫放弃了。虽然遗憾,天象示警,我们只能接受。
    看看表,已经游了二个小时。不能去柳叶尖上看河道相交,心有不甘,于是走到高台地右边的悬崖,又不辞劳苦走到左边的悬崖边,要把交河城的边界都看一看,以此弥补不能从空中看交河故城,“不识交河真面目,只缘身在高台中”的缺憾。
    悬崖既陡又高,如刀削斧劈一般,千年前交河急流翻滚,如果敌人想从此天堑找到进攻的突破口,比登天还难。如今战争远去,古城已废。悬崖成了野鸟的栖息地和安乐窝。一群群野鸽子时而盘旋在蓝天,时而俯冲下深谷,哪管什么古城变遗址,谁管他什么古人变枯骨,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嘻嘻!庄子知濠梁之鱼乐,吾亦知交河之鸟乐矣。
    看完交河故城,又渴又饿,在进门处买了二根包谷,半个西瓜,吃完之后,就想该返回吐鲁番了。可是停车场停的都是小轿车或大旅行车,没有公交车。的士很少,价格吓人。我们盘算一下,还是出去等农用车。出了景区,站在我们上午下车的地方,仔细一打量,才发现这一带完全是荒郊野外,什么时候有农用车来,没法预计。正在为难,突然看见一辆小车从景区出来。妻子也没多想,上去就扬手。我正想说:这不是出租车。没想到车子已经驶过我们,又倒了回来。我们赶忙上去把要回吐鲁番市的情况说明。那人说,十元钱,他把我们送到宾馆门口。上车后交谈起来,他说是外地来此出差,朋友借他小车来参观,他顺路送我们也就补贴一点油钱。这种事肯定是双赢,我们出的钱不多,一直坐到宾馆门口,从时间上来说,我们赚多了。古诗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日本人做广告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我们坐的虽然不是丰田车,但出门在外旅游,遇到急难能够峰回路转,一路顺畅,我不敢说是我们运气好,只虔诚地相信是有仙有神在冥冥中相助。
    接下来的事,一如既往。取行李,买汽车票坐到大河沿。为抢时间买火车票,只好看着车站外那些卖鸡卖肉的咽口水。在站内买二罐啤酒带上车喝 —— 解释一下,不是我钱多想买罐装啤酒。据说啤酒瓶打碎后可当凶器。临近国庆,为了安全万无一失,凡玻璃瓶装的饮料,铁路上一律不准销售。车上人不多,无座号票能够坐。火车零点过一刻到了哈密,找了车站边的“三和宾馆”住下。可以说一路无话。就是车过鄯善时,见到戈壁中一处正在施工的油田。夜幕中,车窗右边一片灯火通明,井架,机械,人流,一派紧张繁忙,好像儿时见过的大跃进大炼钢铁的那番景像,让我很激动。茫茫戈壁,沟壑纵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叹服。无数石油人在荒原日夜工作,这才是戈壁滩最感动人的一道风景。

19——20 大佛塔和周围的小佛塔

fficeffice" /> 

       SUC58322n.jpg

 

 

       SUC58327n.jpg

 

21 随时可能崩塌的崖壁

 

       SUC58329n.jpg

 

22 崖壁上栖息有很多野鸟,远处是我们没有去的交河城“柳叶尖尖”

 

      SUC58333n.jpg

 

23 交河城的另一边,谷底可见小河流淌

 

     SUC58338n.jpg

 

24 壮观的遗址,可以想象当年的盛景

 

  SUC58341n.jpg

 

 

TOP

 

    加点佐料,来段视频

 

 

TOP

   真难得:夫唱妇随,云游天下;图文并茂,洋洋洒洒!

TOP

楼主到新疆著名的吐鲁番去游玩,使我们在感性上对吐鲁番的古迹“坎儿井 ”的历史和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欣赏啦。谢谢!

TOP

     衷心感谢知足长乐,隐士安的欣赏与跟帖!

TOP

这才是真正的见多识广。
我智慧的小船高扬着帆,航行在较平静的水面上,把那苦恼的海抛在后面了……(神曲)

TOP

回复 9# 孟晓

      衷心感谢孟晓的欣赏与跟帖!

TOP

       谢谢楼主详细地介绍新疆地区的坎儿井和交河古城,图文并茂,跟着您长了见识!谢谢,辛苦了!

TOP

谢谢楼主详细地介绍新疆地区的坎儿井和交河古城,图文并茂,跟着您长了见识!你的历史典故和文采令人钦佩,复制收藏了。

TOP

回复 12# asd99999

 

构筑奇妙的坎儿井,真是古代维吾尔人智慧的结晶!踏进雄浑壮观的交河故城,仿佛穿越时空在与古人对话!

 

你们的旅行和旅行时所有的感慨、联想、幽思,都是那么不可思议,引人入胜!真是太精彩了!

TOP

看了这篇游记后,我的第一感受是,还是人最伟大!!!

TOP

      衷心感谢椰风海韵,五九兄,湖边士,铁道人的欣赏和点评!

TOP

 

子耿子师傅,真佩服您两口子!照片拍的很棒,作为一个70后的后生,是务必要向您们学习的! 交河故城真是个历史积淀深厚,气象宏大的所在,我那年去时,里面的人,感觉比你们这次的还要少,我也是搭那种农用小三卡车到的那里!还有了,我当时跟那个农用车司机(一个维族小伙子)讲好了,几个小时之后,让他到交河故城的门口来接我,这样就免得从故城出来后,等不到车了,呵呵!。。。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交河塔林了,那101塔,就算残存了塔基,看上去依旧是那么气势雄浑,很震撼人的! 我那次还去了高昌古城,膜拜了下玄奘法师当年开坛讲经的大佛寺,还有城内的景教教堂遗址,感觉也很不错,整个是历史的厚重!

TOP

回复 16# 七零后的后生

谢谢你的欣赏。如果有兴趣,请看一下前面那一篇吐鲁番,我在里面也写了高昌故城。

TOP

回复 16# 七零后的后生谢谢你的欣赏。如果有兴趣,请看一下前面那一篇吐鲁番,我在里面也写了高昌故城。 子耿子 发表于 2011-7-11 21:12

 

好的!子耿子师傅,我会把您的每一篇西游记都读一读的。。。也希望您能继续为我们写新的精彩游记。。。

TOP

回复 18# 七零后的后生

 

     谢谢您的欣赏。有人能看一下“西游漫记”,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TOP

回复 2# 子耿子

 

有人问:当坎儿井都干涸、消失后,绿洲会不会北移?昔日的家园和良田会不会变成废墟和沙丘?无人回答。我注意到当地人士的态度是:“水库要建,机井要打,坎儿井要保护”。这样几全其美的愿望能不能实现?实现后又是一种什么情况?我相信我现在参观的坎儿井民俗园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会存在下去。正如我相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还可以在动物园,包括野生动物园看到老虎,狮子等这些珍稀动物。但这样就够了么?我们的生存环境就会良性循环么?唉!看到了坎儿井的兴奋与快乐,让这些也许根本不要我思考,我也无法思考的问题给冲了个干净”

     ----------------------------

    先谢谢你的美文和美图,祖国的西部真的也很美哦,我以前总觉得那里是沙漠,很荒芜,现在看来其实西部有很多我们内地没有的美丽。至少那里的空气很洁净,没有污染。天空很蓝,阳光很灿烂,争取这几年去一次吧。

    楼主旅游,看到很美的环境偏偏还有多一份思索,多一分担忧,我觉得这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很实在的现实。这些年来,从我们下乡时以来,看到的很多原本很原生态的乡村或小镇,现在要么是高楼林立繁华喧嚣,要么就是河水干涸,树木不再葱茏,想看原生态,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楼主不就是跑到西部去了才看到吗?并且也觉得那里开发的很厉害了。......想到这里,我立刻想起了我们的张家界,这些年不也是开发的太过头了吗?我也产生了与楼主一样的心情,不知张家界这样的原始森林还可以持续多久?

 

 


我的QQ邮箱:76234570@qq.com
我的网易邮箱:lxhpqj@163.com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