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写在《见证张坊的知青桥》后面的话

 

写在《见证张坊的知青桥》后面的话

 

张坊原“财公桥”或曰“张坊桥”,在2005年经过改扩建后命名为“知青桥”,我认为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张坊地处湘东,与江西铜鼓比邻,丘陵地形,山地风貌,是客家人聚集之地。乡民告诉我,当年日寇也只打到官渡而望山止步,上世纪50年代末修筑了公路后,这里的交通才算得上便利了。

张坊也有难于启齿的传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曾经在这里被张坊的民团捉过,留有“遇险处”,鲜有人知;比邻的铜鼓的“脱险地”却是别样的风光,建有“纪念亭”,毛三代也光顾拜谒。

 

张坊的居民大都是数百年前广东移民的后裔,语言是客家话为主。令我新奇的是这些乡民除了客家话外,都能说浏阳官话,也能讲长沙,株洲,湘潭混成的“湖南普通话”,不少字词的读音都和古代汉语相同。这不难想象,张坊与外界的联系并没有因为大山而阻隔,善于并乐于与外来族群和人群的交往,也印证了这里的人们具有海纳百川包容世人的胸襟。

最早始于1964-1965年,他们就接纳了来自湘潭市,长沙县的大批知青。自1968年后,株洲和浏阳县城的数百知青先后来到这里。人口的增多,“壮劳力”的介入无异于是在于山民“争食”。然而,当地百姓都能“笑纳”;省城不少厅级处级干部拖家带口地被贬张坊,也被当地的政府和百姓奉为上宾。不少在江永,靖县等湘西南挣扎多年而前途无望的知青,也纷纷转点浏阳张坊,个中原因不言而喻。

张坊老百姓称因时运不济纷沓而至知青和干部为“下放知青”,“下放干部”。 把我们介绍给他人时,那种语气,充满了悲悯:他们是下放的啊!

我们或者说“我”,曾经“高贵”过吗?答案是否定的。知青大都被冠以“可以被教育好的子女”,是“狗崽子”,是城市里的贫民,充其量有个城市户籍。

连户籍都被剥夺了还受乡民尊敬,一声出自当地人之口中的“下放”,多少能感觉到山里人的“高看”。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随着时光的流逝,知青漫步在老年的边缘,怀旧之心油然而生。关注当年曾经劳作过的山乡及其乡民,关注当地的建设与发展几乎成了老知青的功课;时不时地到乡间走走看看就显得极其自然。遇着能够关心或者能够尽点绵薄之力的时候,大部分知青也不会袖手旁观。能够捐资修桥补路更是我们这代人尚未泯灭优良传统的体现,不谈义举,善举,就是人性使然。

知青桥并不雄伟,落成之后自然是新桥,她和建设中的新街区浑然一体,共同展示了时代的进步。能够让普通知青题写桥名,则是另外一种进步。如果这桥的独特性果真是全国仅有,那么也体现了这些年轻“小官”的远见和胆识,也从侧面再现了浏阳人“敢为人先”的传统。

当年在张坊镇担任领导职务的镇长,书记也就30来岁,现在已经在浏阳市和长沙市担任相关级别的领导,就可见一斑。

历史如果能够记住知青,历史更应该记住那些能让知青不被遗忘而做出贡献的人,说大点,那就是张坊的人民!

 

 

(《见证张坊的知青桥》发表在浏阳知青家园)

 

防”脑瘫”于末然,老亦有思,老亦有想。

知青的纪念物愈来愈多了,这是必然。
我智慧的小船高扬着帆,航行在较平静的水面上,把那苦恼的海抛在后面了……(神曲)

TOP

回复 1# 苦椎山人    

       苦椎山人你好!你的知青桥系列文章都拜读了。很多感想。感受了浏阳张坊人民的爱,感受了你博大的知青情怀。今年春天,我去了张坊,去了铜鼓。翻越大洞岭,进入张坊境,妹夫指看半山腰说,那就是104干校。那是我父亲的放逐之地。张坊啊,是与非,你洞悉。知青桥,已屹立。谢谢你了,苦椎朋友。

TOP

知青的纪念物愈来愈多了,这是必然。 孟晓 发表于 2011-5-25 01:29

 

 

若干年后,就成了历史文物啦!

TOP

  历史一定能够记住知青,全国的每个家庭几乎都有过知青,因为知青年代本就是中国历史的一页。

  山人对知青桥的贡献已经写上张坊历史的丰碑!

但愿人长久,聚散总随缘。

TOP

  初见苦椎兄,第一印象是他高大英俊的相貌,真是位帅哥哥啊!尔后网络中交流,颇感他的字里行间充满一种真诚率直,令人立刻产生亲近感。到最近,又将张坊的“知青桥”和苦椎兄联系了起来,才知道他是“知青桥”捐款最多的人,同时也是“知青桥”的执笔题名人。

    如果大家读过这篇文章之后再读一下踏遍青山写的《这,也许是全省唯一的“知青桥”》和苦椎山人写的《见证张坊知青桥》,是不是对这位性格坦诚的帅哥更添一份敬意呢!

    为方便阅读,现将这几篇文章链接如下:

 

 

    这,也许是全省唯一的“知青桥 ”

 

 

    见证张坊知青桥(一)

   

    见证张坊知青桥(二)

 

 

    见证张坊知青桥(三)

 

 

    见证张坊知青桥(四)

 

    见证张坊知青桥(五)

是的,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社会,但是我们可以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

TOP

为山人兄支助第二故乡慷慨解囊而感动,同时十分敬重你的磊落为人,清澈为文,顺致老兄身体健康,平安顺意。

TOP

知青桥并不雄伟,落成之后自然是新桥,她和建设中的新街区浑然一体,共同展示了时代的进步。能够让普通知青题写桥名,则是另外一种进步。如果这桥的独特性果真是全国仅有,那么也体现了这些年轻“小官”的远见和胆识,也从侧面再现了浏阳人“敢为人先”的传统。

学习美文,谢谢美文

TOP

回复 8# 笑对人生

 

         读完了《见证.....》全文,文如其人,字如其人,赞一个!

 

你太棒了.gif

让思想自由地飞翔!

TOP

回复 6# 笨笨牛

 

   还是十天前,我向苦椎兄提议将他的《见证张坊桥》的系列文章发到茶座,他说,我写这篇文章是为了纪念,而非别的。关于别的,我当时理解是不想把这个事情当成噱头。苦椎兄是个热忱而硬朗的人,毫不矫情,他就在浏阳家园与他的下放地的弟兄姐妹津津有味的谈这件事,这是由他的不卑不亢的做人风格和不显山水的性格决定的。

   但这件事,这篇关于这件事的文章,毕竟太有质量了!抛开我们关于知青话题的探讨,就这篇文章本身,她的质朴充沛,她贯于叙事之中不事雕琢但又时时让我们感动,让我们被他牵引的情意,她的从字里行间凸现出来的作者的见地,都让我们折服,让我们不由得思考许多的问题。这是一篇有张力的好文章,这也是一件越咀嚼越有滋味的好事情。

   笨笨牛大哥的睿智我已经多次见到,今天我见了他做的这一件事更相信了我以前的判断。这篇文章转到茶座,不啻一缕劲风的习习而来。我私下跟妮娜姐说过,我们的论坛很需要有风骨的东西,苦椎兄的这篇文章担得上这一点,我以为。笨牛兄手一抬,张坊知青桥伟岸的身姿便亮相于茶座了,可喜可贺!谢谢笨牛兄!当然,也谢谢作者苦椎山人。兄台若是在去年此时撰此文,浏阳家园的笔会上,你的“斩获”可不是那个写鲁老先生的文章换来的荣耀了

TOP

回复 1# 苦椎山人

 

       苦椎兄的知青桥系列最有价值处,我以为就是通过这桥的建成,把曾经似乎要断裂的时空,把可能遗忘的岁月,把最感人而又易被淡漠的情感,在特定的背景下和特定的人物努力下,次第贯通了,从而为后人带来了多方面的思考。这小河上的桥,农民的桥,知青的桥,心中的桥,将引领我们走向大爱大善的境界。

 

      为苦椎兄叫好!

对自己走过的路从不后悔,最多,在必要时,回头看看.

TOP

没找到知青桥,用吊索桥意思一下!

 

人生一世走呷运,酸甜苦辣都尝尽,但愿记忆皆美好,横扫坎坷立苍穹!

TOP

回复 1# 苦椎山人

    “知青桥”意义重大,“知青桥”捐款最多的苦椎兄,好样的!

来自儿时仰望星空的梦想,梦想的追寻和失落,天空中横亘的星河,光华璀璨却遥不可及。 月光下,宁静的湘江河畔,落水声打破了宁静,惊碎了月影,击碎了无忧无虑青葱岁月的梦……。

TOP

      我一般少坐茶馆,因为喜在家里喝自己泡的茶。但有时想和朋友聊聊一些坐在家里聊不出的话题,也会去茶座喝茶。但是我带自己的杯子去。如果遇上楼主这样的话题,我至少会去坐上半天几个小时,饶有兴趣的听,甚至插言。

TOP

好文章,再看一遍

TOP

永兴县大布江乡也有一《知青桥》,建于2001年.我下次去补张照片来.
我的相册-http://photo.163.com/photos/lihuaqiang527/

TOP

“知青桥”

利民从市里调来永兴当县委书记,一日,来到他当年插队的大布江村里。

老队长喜极:“村前那条河要建水泥桥,全靠你了。”

利民书记带头,发动当年的知青捐款.半年后,桥如虹,跨两岸。

村里欲命名“利民桥”,利民书记不同意,改名为“知青桥”。

“知青桥”上,不时来城里人与村民合影,都笑得灿烂……
我的相册-http://photo.163.com/photos/lihuaqiang527/

TOP

读完了《见证张坊知青桥》全文,被苦椎山人感动,为苦椎山人叫好,向苦椎山人致敬!

TOP

      苦椎山人的“知青桥”报道很感人,敝人写了一首照片诗《知青桥》,导语是苦椎山人的,照片是沙漠一棵树的,不日发上来。

TOP

返回列表